488支“張富清金融服務隊”、351支“張富清黨員突擊隊”、452個“張富清服務示范崗”……一串串數字背后,是建行山東省分行以老英雄張富清為燈塔,將精神力量轉化為服務國家戰略、助力民生發展的生動實踐。
放眼齊魯大地,從渤海之濱到魯南山區,從城市商圈到鄉村田野,無數“張富清式”的建行人正用腳步丈量民生、用服務溫暖人心,用實際行動譜寫出金融為民的新篇章。
“金融+公益”書寫服務民生新篇章
4月22日至27日,首期“光明之家”獨立出行訓練營在濟南順利舉辦。活動中,建行山東省分行團委、私人銀行部聯合組建的“張富清黨員突擊隊”中近30名志愿者全程護航視障學員開展定向行走訓練,并引領學員體驗建行無障礙網點、探訪韓美林藝術館、行走大明湖畔。通過“場景化教學+全流程陪護”機制,協助學員掌握多項獨立出行技能。
據悉,“光明之家”獨立出行訓練營是由建行山東省分行向山東省盲人協會捐贈的公益項目。項目根據視障朋友們的實際需求量身定制系列課程,分為定向與行走基礎訓練、社會適應訓練和特色拓展活動三大系列,以助力視障群體掌握正確的獨立出行基本技能,增強其社會生活積極性。目前,該項目正相繼在濟南、泰安、德州、煙臺、臨沂、濟寧6個地市落地,約覆蓋150名視障學員。
這是建行山東省分行創新“金融+公益”,提升服務效能的一個生動注腳。如此暖心的服務,在齊魯大地隨處可見。
在威海,日前,威海經發支行黨總支聯合轄區內財政金融局黨總支及市分行人力資源黨支部,為威海市首家“愛心粥屋”送去了生活物資,為環衛工人等弱勢群體提供“愛心粥”志愿服務。這一服務,已經持續了7年。
在煙臺,每年春天,煙臺分行“張富清金融服務隊”都會來到芝罘區向善街慈善文化館,與“星星”兒童共赴春日約定。在這里,通過向“星星”兒童講解反電信詐騙等金融知識,教授“星星”兒童簡單的生活技能,匯聚起金融向善的力量。
在濟南,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慈善公益研學、泉城義工愛心助學等公益活動,正一步步擦亮“泉馨”品牌……
以公益之心,行金融之道。建行山東省分行正持續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將金融服務與公益事業深度融合,以金融為筆,以公益為墨,書寫著服務民生的溫暖篇章。
“繡花功夫”織就金融服務“及時雨”
建行德州齊河支行“張富清黨員突擊隊”成員小劉有一本手繪的“需求圖譜”。圖譜里詳細記錄著某企業哪個科室近期有職工子女升學,哪位員工計劃置換住房,甚至有誰正在備考在職研究生。“張富清老英雄能記住鄉親們的柴米油鹽,我們當然要記得客戶的‘家長里短’。”小劉說道。
要記住客戶的“家長里短”,要在客戶最需要的時候把金融“及時雨”播撒到位,一直以來,這都是建行山東省分行的服務態度。
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小劉所在的“張富清黨員突擊隊”還獨創了“三線工作法”,即:線上24小時企微隨時答疑、線下“10分鐘應急服務”覆蓋縣域重點區域、后臺個貸審核崗在線實時審批。2025年以來,他們累計為145位客戶解決了總計3200萬元的資金需求。
前不久,突擊隊成員小張接到某單位員工李先生的電話時正值飯點。因母親突發疾病,李先生急需一筆手術費。了解情況后,小張放下筷子就往醫院趕,為李先生申請建易貸、聯系支行后臺審核、指導李先生資金劃轉。“從打電話到辦理完,前后不到一小時。沒想到,建行把‘及時雨’下到了病床前。”攥著繳費單,李先生紅了眼。
如此讓人動容的場景,不是個例。
某工地上30多名農民工尚未擁有工資卡,且受限于長時間勞作與出行不便,港興支行“張富清金融服務隊”了解情況后,專門開辟“綠色通道”,將金融服務送到了工地上。
在濟南市萊蕪區楊莊鎮經營小型超市的陳先生,因訂貨周轉需要部分資金,但他腿腳不便,萊蕪分行“張富清金融服務隊”第一時間快速趕到陳先生家對接,高效完成貸款投放。
一張20年前的老存單、存單上的名字與持單人身份證上的名字同音不同字、身份證號也對不上……面對前來辦理業務的王大爺,濟南長清支行“張富清金融服務隊”沒有打退堂鼓。調資料、翻閱紙質檔案、進村走訪、多部門溝通協調……終于,王大爺順利拿到了本金和利息……
“建行人把‘為人民服務’刻進了鍵盤里、融進了流程中。”齊河縣某國有企業財務總監王先生深有感觸,他所在的公司有100多名員工獲得過建行及時、有效的資金支持。“有次我開玩笑說你們這是‘金融特種兵’,他們卻認真地說,我們只是以張富清老英雄為榜樣,用‘針’本事下足‘繡花功夫’。”
創新服務助力實體經濟新發展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本宗旨。去年以來,建行山東省分行持續開展服務實體經濟“八大行動”。
“全球生姜看中國,中國生姜看萊蕪”,伴隨著這一區域特色品牌的叫好叫座,萊蕪生姜迎來發展的大機遇。但對于企業、農戶而言,做好外貿工作仍是一項巨大挑戰。了解情況后,萊蕪分行“張富清金融服務隊”帶著“鄉村金融家”手冊和移動終端走家入戶進行政策宣講,積極與種植大戶及農資經營業主聯系,詳細了解生姜種植、銷售、加工情況,并根據客戶需求,配置信貸產品。
同時,團隊深耕農業龍頭核心企業客戶,依托萬興、泰豐等核心企業上下游生姜交易場景打造產業鏈平臺,耦合平臺功能與業務流程,實現建行公有云與企業局域網互連互通,打通了企業與銀行、企業與供應商、供應商與供應商等渠道之間的信息流轉交互,為企業提供了信息化生態合作渠道,形成了產供銷一體的發展新模式,延伸了企業“走出去”的致富路。截至目前,萊蕪分行已為生姜上下游企業、姜農發放資金貸款1.26億元。
無獨有偶。鹽堿地綜合利用,對于促進農業生產提質、擴容、增效有重大意義。然而,鹽堿地改良期投入較大,改良后主要種植糧食作物,項目的收入和利潤較低,每年可用于還款的資金有限;改良鹽堿地都是屬于農業用地,非建設用地,且產權分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合格抵押物,導致鹽堿地綜合利用相關項目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了解這一情況后,建行山東省分行以東營捷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黃河入海口鹽堿地綜合利用及耐鹽堿種質資源培育項目為試點,適當延長貸款期限,采取股東保證方式,探索具備條件時增加農業用地經營權抵押,為該項目批復鹽堿地改良貸款1.52億元,期限15年,在當地同業和系統內率先實現了對規模化鹽堿地改良的資金支持,蹚出了鹽堿地改良貸款的業務模式。
截至目前,建行山東省分行在鹽堿地改良項目支持上已取得豐碩成果,已成功批復兩個鹽堿地改良項目,授信金額超2億元,同時,還有三個項目正穩步運作,隨著這些項目的推進,支持的鹽堿地改良面積累計將達到12.8萬畝。
從萊蕪山間的姜田到東營河畔的鹽堿地,建行山東省分行以金融為犁、以創新為種,在服務實體經濟的沃土上深耕不輟。在這個過程中,“張富清事跡”早已融入每一筆信貸投放、每一次上門服務、每一項模式創新之中。
未來,建行山東省分行將繼續以創新為帆、以實干為槳,在深化公益實踐、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航道上,書寫更多“金融向善”的齊魯故事,讓以張富清奉獻精神為代表的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力量在新時代的沃土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中國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