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匹夫之怒,血濺三尺,伏尸百萬,天下縞素。
這匹夫,換成讀書人的筆桿子,效果是同樣的。
美國那邊的讀書人,這幾天的筆桿子,就開始“癢”了起來。
只見《紐約時報》突然發布一篇雄文,直挺挺地戳著莫迪的心窩子:莫迪全程撒謊,在印巴期間對戰果,進行了系統性地虛假匯報。
印度喜歡謊報軍情,早就是人盡皆知的趣事。
然而大家往往會心一笑,心照不宣,給它留一份薄面。
可有人不但將這事直接擺上了臺面,還從里到外,由淺入深地揭露它造假的流程,造過哪些假……
就未免太不把印軍的面子,當回事了。
而更讓人咂舌的是,揭露者不是巴鐵,更不是印度各個敵國,而是印度的“老大哥”美國,而且還是美國權威報紙的“老大哥”《紐約時報》。
兩位老哥鬧的究竟是哪出?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北京日報客戶端】【觀察者網】(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莫氏宣傳”,美媒狂懟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現在大家才明白,原來這個君,是印軍的軍,而且是駟馬懶得追。
印巴糾紛老生常談了,在一般人看來,這次沖突,巴基斯坦毫無疑問占了先手,戰損上,也是巴基斯坦最少。
倘若非要選一個勝者,巴基斯坦的票數恐怕是碾壓的。
可一看兩國戰后的狀態,巴基斯坦載歌載舞,慶祝大獲全勝,情有可原。
再看印度境內,人家竟然比巴基斯坦載歌載舞得更熱烈,不知道的還以為甘地復活了。
原來,印度人民收到的戰報,和國際上大部分人收到的戰報,全然是兩種文章。
《紐約時報》的文章指名道姓地點名,印度多家電視臺,在印巴糾紛之際,播了一段“印軍大勝”的畫面。
只見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濃煙滾滾,播音員聲情并茂道,印軍的強勢出擊,讓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港口付之一炬。
這港口之于巴基斯坦,就相當于巴拿馬運河之于巴拿馬,印度人民看到,能不開心嗎?
可實際上,新聞中的畫面,不但跟印軍沒有關系,跟卡拉奇港,更沒有關系。
這是以色列轟炸巴基斯坦某地區的畫面,視頻中的建筑物,別說建筑風格,哪怕是輪廓,無論哪個角度看,都跟卡拉奇港攀不上一點親戚關系。
更絕的是,印度偏偏和卡拉奇杠上了,不但“炸毀”了人家的港口,還“炸毀”了人家的核電站。
這個卡拉奇核電站是巴基斯坦極為重要的能源站,印軍直言,他們已將其精準摧毀。
怕大家不相信,他還貼心貼上了這個核電站的精準經緯度。
《紐約時報》笑得合不攏嘴,他笑而不語,直接引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
這個核電站從一根草到一塊磚,輻射數據都正常無礙,高空影像也顯示沒有一點損毀的痕跡。
你這是炸了個啥?炸了只雞嗎?
不得不說,這“莫迪式”的宣傳,很有印度風味。
而美媒的狂懟也著實太不留情面了,都是在道上混的,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不知道嗎?
美媒聽罷,當即又爆出一個印軍大瓜。
戰果造假也有了一條流水線?
除了關于巴基斯坦卡拉奇的“莫氏宣傳”,無人機方面,印度也下了狠手。
印媒《今日頻道》在印巴空軍交戰正酣期間,突然慷慨陳詞,說摧毀了600多架巴方無人機。
其言辭情真意切,拳拳愛國之心,撲面而來。
印度國民聽到這消息,自然是喜笑顏開,遙想甘地當年,國大黨執政了(liao),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無人機灰飛煙滅。
人人熱淚盈眶,以為終于實現了甘地“印度大國”的偉愿。
不過他們還是有點疑惑,印度什么時候有這么厲害的反無人機技術了?
國際不少軍事學家也有點懵,當然最懵的還是巴基斯坦:咱什么時候有這么多無人機了?
這下就真的丟人了,巴基斯坦官方直言,他們總共就只出動了300多架無人機,印度是怎么擊毀600多架的?
難道為了業績,你們連自己人的無人機也下手了?
矛盾重重的印媒宣傳,正中《紐約時報》的下懷,它毫不留情地指出,之所以印巴沖突中,諸多印媒好似商量好了集體“造假”,正在于莫迪建立了一條“造假流水線”。
這一系列充滿謊言的戰果,無不是印度政府控制下,印度媒體的自產自銷。
像最權威的幾個媒體,Zee News等,基本上都是拿著軍方的稿子,低頭念就對了,至于新聞畫面,印軍給的是他們自己制作的3D圖畫。
一邊看新聞的同時還能看動畫片,妙不可言。
同時政府還將多個國際媒體給驅逐出去了,電視與網絡上的新聞,基本是印媒說什么,大家就以為是什么。
按咱們的話來說,這就是“信息繭房”
當然,《紐約時報》還提到了一件更夸張的事,說莫迪還雇傭了近15萬的“水軍”制造話題,給政敵和國敵抹黑,給印度作表揚。
實在太夸張了,小說都不敢這么寫。
倘若《紐約時報》所言屬實,這的確可以稱之為一條“造假流水線”了,一有風吹草動,媒體立馬出手,一定要讓印度人民,盡早看到我大印帝國的勝利。
讓人好奇的是,《紐約時報》為啥要如此兢兢業業地揭露這個“莫氏騙局”?
美媒抨擊,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印度與美國的關系向來是很通氣的,特別是關稅戰的爆發,印度更與美國同氣連枝了起來。
根據北京日報客戶端5月22日的報道,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印度期間,印度不忘配合,立馬義正言辭對中方道,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對世界經濟的破壞罪無可??!
一番慷慨陳詞,好似貿易戰是中方發動的。
可這次卻不對頭了,《紐約時報》揭露印度“贏贏贏”騙局,當真是雷霆手腕。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不是美媒要維護什么新聞正義,更不是搞笑的新聞自由。
而是印巴沖突結束,雙方不得不和談,印度偏偏認為,是美國在背后“使絆子”——維護巴基斯坦。
如此便給了印度莫大的壓力,他才“不得不”與巴鐵進行和談。
當然,印巴空戰鬧得最歡的一條消息,不是說印度多架陣風被擊落了嘛。
印軍始終不承認這事,媒體還援筆立就,說是美國媒體造謠,好讓陣風的銷量下降,讓美國的戰機占有更多的市場。
疑似印度陣風飛機殘骸
咱也不知道誰在說真話,誰在說大話,反正美國媒體是忍不了了,于是直接抨擊印度流水線式媒體造假。
至于《紐約時報》所述,印度戰果為零到底是不是對的,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紐約時報報道印度
咱們唯一能知道的是,《紐約時報》的文章的確要讓印度媒體心里面碎得零零散散了。
結尾
知道世間之大,無奇不有,可印度的媒體,卻是奇上加奇,當然咱們得理性地看待這事,畢竟背后透露的國際博弈,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