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日前警告說,除非巴基斯坦停止支持“跨境恐怖主義”,否則印度將不會恢復參加與巴基斯坦簽署的《印度河用水條約》。報道稱,蘇杰生表示:“該條約目前暫停執行,并將繼續暫停執行,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逆轉地結束跨境恐怖主義。”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旅游城市帕哈爾格姆發生造成26人死亡的襲擊事件。此后,新德里方面對印度參與該條約提出了質疑。該條約于1960年與伊斯蘭堡簽署。
印巴沖突(資料圖)
此前,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根據印度方面的說法,印度主要針對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恐怖分子”基地及設施進行了打擊,并表示,印度之所以采取行動,是因為印度掌握了更多有關正在策劃針對該國的新襲擊的信息。關于中國與國際社會合作斡旋局勢一事,外交部能否提供更詳細的信息?林劍表示,對于當前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事態,國際社會都非常關注。中方致力于勸和促談,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
5月10日,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在社交媒體上說,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意立即停火。同日,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宣布,印度同巴基斯坦達成停火協議。印媒稱,12日傍晚,DGMO圍繞停火協議進行會談。據了解,兩國軍方官員就10日達成的關于停止軍事行動和交火的諒解協議的多個方面進行了討論。此外,達爾15日表示,在巴基斯坦和印度軍方當天的通話中,雙方已同意延長停火至18日。
在最新一期《這就是中國》中,有觀眾提問:最近印巴局勢緊張是否和美國有關?對此,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表示,關于此次印巴沖突是否存在美國幕后影響,目前尚無充分信息佐證,但值得關注的一個基本事實是: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印度期間,沖突因所謂恐怖襲擊事件爆發。對此存在兩種可能性分析:一是美國或有意通過支持印度對中國施壓;二是美國未必有此戰略意圖,但印度政府可能試圖營造 “獲美國支持”的態勢。
萬斯和特朗普(資料圖)
在近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回應近期印巴局勢相關提問時表示,對于這個問題,中方已經闡明了立場。我們愿意繼續同印巴雙方保持溝通,推動雙方保持冷靜克制,實現持久停火,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
目前看,雖然印巴沖突暫時停火了,但只是雙方在沖突當中按下了一次暫停鍵而已。任何突發性事件和偶發性沖突都有可能重新點燃雙方沖突的導火索。在5月19號,外交部發言人宣布,應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邀請,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于5月19號到21號訪華。人們注意到,印巴停火期限是從5月10號到18號。印巴停火期限剛過,巴基斯坦副總理就緊急北上訪華。那么此訪必與持續緊張的印巴局勢有關。
前幾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印巴停火是華盛頓斡旋外交的勝利”,隨后國務院發言人補充稱,美方“已就反恐合作問題向印巴雙方分別提供支持性建議”,言外之意是要把此次危機引向“國際反恐協作”的語境中,以便在大選年包裝一場“南亞和平成就”。與此同時,中國外交部則呼吁雙方“通過對話妥善解決爭端”,并重申支持克什米爾問題按照《聯合國憲章》與雙邊協議框架內解決。俄羅斯方面則相對克制,強調不應讓地緣緊張影響上合組織機制穩定。
印巴沖突(資料圖)
其實,印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思,那也并不奇怪。畢竟,從“硬實力”上說,印度的整體實力確實要遠遠強于巴基斯坦。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印軍的總兵力超過145萬,放眼全球,能夠擁有這么大規模的兵力的國家,其實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家而已。而相比之下,巴基斯坦軍的總兵力不過60余萬,還不及印度的一半。印巴兩國之間在兵力規模上的差距可以說非常巨大,甚至可以說兩國壓根來說就不在一個量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