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空戰失利的背景下,印度放棄了在馬來西亞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的計劃。俄羅斯則盯上了“陣風”、蘇-30MKI實戰表現不佳,印度急于提升空戰水平的機會,一股腦拿出蘇-57、蘇-75、蘇-35S和蘇-30MKI升級共四個方案,由印度選擇。這么一看,巴基斯坦急于采購40架殲-35E,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蘇-57仍然是最有希望獲得印度認可的機型
印度空軍現役蘇-30MKI機隊規模約260架,仍然是其絕對主力,不可能放棄。事實上,印度正計劃對20架蘇-30MKI升級,使其也具備搭載“布拉莫斯”的能力,而之前已經有60架蘇-30MKI完成了類似升級。俄羅斯拿出來的新方案有一些變化,但和之前版本沒有本質區別,勉強跨進四代半門檻、缺乏預警機支援的狀態,根本無法對抗殲-10CE。所以這最多只能作為輔助環節,不能作為核心主力。經過戰爭洗禮的蘇-35S,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但凡印度對蘇-35S感興趣,應該早就買了,而不是等到現在,況且其同樣不敵殲-10CE。
▲四年前蘇-35S就在比賽中敗給殲-10B
蘇-75是蘇霍伊拿出來的中型隱身外貿機,至今還是空殼子,首飛也遙遙無期,還指望著找一個有理想,有資源的買家落地。因此,蘇-57是唯一對印度有價值的選擇。在俄羅斯航空工業剛剛終止A-100預警機項目,無法向印度提供先進預警平臺的情況下,這款踏入五代機門檻的重型機,是俄制戰機中,唯一有希望獨自壓制殲-10CE的存在。俄羅斯也確實需要通過出口獲得大量資源,以完成技術更新,所以蘇-57才會繼2月現身印度航展后,又一次出現在印度面前。
▲單發蘇-75是一點希望都沒有
問題在于,蘇-57的上限也就是壓制殲-10CE,面對殲-35E,尤其是可能得到空警-500E支持的殲-35E機隊,注定要處于下風。因此,印度空軍對于主動找上門,且條件優渥的俄羅斯航空工業,并沒有什么好臉色,反而一直關注最近態度比較冷淡的F-35A。一方面,印度“陣風”被擊落,導致洛馬也開始擔心,對印度出口的F-35A,未來也落得類似遭遇,砸了自己的招牌。另一方面,則是看到了印度空軍的需求,在自抬身價。
▲空警-500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力倍增器”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聰明人,常年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滾打的洛馬,更是練就了火眼金睛。以前的印度空軍,目光仍然局限在政治平衡,寄希望采購歐美戰斗機,來解決蘇-30MKI一家獨大的局面,所以才有增購116架“陣風”的傳聞,F-35A也得賣力推銷。現在印度空軍被打醒了,將戰力放在首位,F-35A就變成最佳,甚至是唯一選擇。洛馬拿到了這么好的牌,自然就想賣更高的價格——之前印度采購單價超過4億美元的C-17A、1億多美元的MQ-9B,就是這么來的。
▲交易歸交易,價格歸價格,兩碼事
從長遠來看,印度空軍一定會逐漸向美制裝備體系靠攏,這是不以個人意志而改變的大勢——因為全球只有美國航空工業,才有對抗中國航空工業的技術水平。蘇霍伊看似拿了一堆方案出來,但實際上加起來也比不上F-35A,所以才會給予核心技術轉移、本地組裝生產等,一堆條件來誘惑印度。但不管怎么積極推銷,蘇霍伊都不可能再在印度市場獲得主力地位,除非蘇-57一夜之間爆發,能硬抗中航工業對外出口的五代作戰體系。
▲殲-35E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在殲-10CE大敗“陣風”后,巴基斯坦市場對國內就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維護外貿空中作戰體系的口碑,這也是中航工業獲得無數贊譽背后,需要付出的代價。最關鍵的是,在印度有望獲得F-35A的情況下,巴基斯坦的殲-35E與其激烈交手,很有可能成為這兩款隱身中型機全球對抗的風向標。從這一點來說,殲-35E盡快交付巴基斯坦,盡早形成戰斗力,確實很有必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