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群里的媽媽們炸鍋了,都在討9歲的圍棋神童跳樓的事。
太可怕了!一個在我們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兩個月前剛剛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圍棋業余6段手。業余6段是業余頂尖水平,全國僅300多人,并且都是中學以上年齡,才9歲就達到業6的孩子,全國鳳毛麟角。
可就在這個月的比賽里他輸掉了一場,父親當眾責罵他,并對他拳打腳踢,朱宏鑫疼得受不了也不敢吱聲,躺在地上起不來.......
據說他父母離異,父親信奉棍棒底下出天才。所以他一旦輸掉比賽,就會被父親毆打,這種毆打不分地點場合。
因為不堪忍受父親長期的打罵,這一次,他選擇了跳樓輕生。
要知道他死前半小時都還在電腦上訓練,這樣又刻苦又努力又有天賦還愛圍棋的孩子,是有多絕望才會選擇跳樓啊。
任何興趣要轉換到競技的賽道,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條嚴苛的道路。我以前也寫過很多運動員的家庭,金牌的背后凝結的不只是一個人的汗水。但一味的高壓,一旦觸及到孩子的底線,就會引發孩子內心的抵觸。
做父母的,永遠不要站在孩子背后去揮舞“皮鞭”。當他跌倒的時候及時伸出那只攙扶的手,當他失敗的時候告訴他“無論如何你都已經很棒了”。
相比之下,前陣子看到的另一個在斯諾克世界錦標賽上奪冠的中國孩子趙心童,他則要幸運得多,爸媽滿滿都支持和鼓勵。
先說說趙心童拿下這塊金牌的含金量:
他是中國乃至全亞洲出現的首位世錦賽冠軍,此前的冠軍一直是被歐洲選手包圓的。
趙心童決賽對手是取得過三次冠軍的威廉姆斯,賽后威廉姆斯和趙心童合影↓
要知道即便是丁俊暉,拿下過斯諾克三大頂級賽事中的另兩個冠軍,也仍然還沒有獲得這個最高檔的世錦賽冠軍。
趙心童今年才28歲,可他的爸媽既不是體育圈的人,也沒對體育有特殊愛好,那他們到底是如何養出這么一個一戰成名的牛娃呢?
01
“臺球圈最幸福的小孩”
趙心童小時候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就感慨過:“我感覺有這樣的父母真的特別好,我感覺我在臺球圈里的小孩里面算是最幸福的!”
初聽不以為然,看完紀錄片后覺得,他可能不止是臺球圈最幸福的小孩,甚至可以說是東亞最幸福的小孩中的一個。
趙心童的爸爸趙小偉是陜西人,年輕時為改善生活,選擇離開家鄉南下深圳謀生。
能吃苦又有能力的他一路做到一家醫院的副院長,所以趙心童出生時家里的條件已經挺不錯。
而讓趙心童走上專業的路子是個偶然,媽媽有次出差回來,給他帶了個臺球小玩具,從此趙心童和臺球的緣分就結下了。
他住的社區運動風氣很盛,樓下就有臺球桌,爸媽很快就看出,這孩子有點喜歡玩臺球。
丁俊暉在排名賽奪冠的那年,趙心童才八歲,那時候他就在想,站在冠軍領獎臺上,會時候怎么感覺。
家里有條件支持孩子的愛好,爸媽就給趙心童找了教練,還將一間屋子改造成了球房。
為了夠到球桌,趙心童創新的穿上旱冰鞋打球。
因為腳下很費力,所以每次出球必須快,這恰巧成就了趙心童的比賽風格。
穿旱冰鞋這個小技巧后來被老師們拿過來教別的小朋友。
看到孩子在球桌上很專注并且由衷的快樂,媽很有主見地說,
“我們疼孩子,怎么愛孩子,就是讓孩子快樂嘛?!?/p>
“以后的人生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嘛。”
從這就能看出,他們的出發點不是想讓兒子靠臺球爭取什么榮譽,而只是單純的想讓孩子在這項運動上得到快樂。
但很快,這種憑借著興趣快樂打球的日子就到了交叉點。到了初中,行內的專家說,趙心童這樣邊上學邊讀書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有所取舍。
爸媽先是和學校協商休學半年??蓻Q定終歸是要做的。他們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
爸媽問,“你讀完大學,想選什么職業?”
趙心童沒有思考就說:“還用問,當然是打球?!?/strong>
爸媽一合計,你讀完大學還是打球,不如現在就給你打。想法一定下來,就不管別的了。
這個決定在當年稱得上大膽,親戚朋友都不理解,趙心童的成績不錯,在班里是前三的水平,干嘛直接退學?
嘈雜質疑聲爸媽都替趙心童默默扛下了。不管別人說什么,媽媽都說,“尊重兒子。兒子的興趣是什么,我就給他做什么?!?/strong>
爸媽的“相信”可能就是趙心童幸福的原因吧。
對孩子來說,他未必知道這條路的終點在哪,但有爸媽這個后盾,就能全身心地去感受球桌。
02
人生關鍵點,有貴人相助
爸媽的托舉為趙心童打開了斯諾克的大門,但領路的另有其人。
趙心童的成長路上,可以說是命中貴人不斷,先是碰上了丁俊暉的老師伍文忠,后來又和臺球老將,被稱作“火箭老師”的奧沙利文結成了亦師亦友的關系。
這些前輩們都愿意對他傾囊相授,對他的評價也很高。
丁俊暉的父親丁文均說趙心童是最喜歡的運動員,“誰跟他說話他都能接受。”
伍文忠說他對臺球的熱愛比別的小孩更加熱愛和純粹。
奧沙利文一直以嘴上不饒人聞名,但對趙心童卻展現出了“慈祥”的一面,不僅主動告訴他球桌上可以改進的地方,還教他如何面對人生低谷。
一年半前,趙心童牽扯進球員舞弊案,被判禁賽一年多。盡管是涉案人中受到的最輕處罰,但趙心童不光是事業受到打擊,心境也翻起波瀾。
是奧沙利文幫他爭取訓練機會,私下聯系斯諾克學院“只是訓練而已。他的天賦不該被埋沒。”
還告訴了他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別讓這件事定義你?!?/strong>
在人生中的關鍵節點,都冒出了伯樂給他傳道護航,除了天賦+幸運外,趙心童身上肯定有能吸引到貴人的品質。
看賽后的采訪時,我發現趙心童能夠用一種“快樂的心態”去吃苦。
接受大量訓練是每個運動員該做的,但趙心童有個非常好的點是,能享受其中。
這和他的家庭有非常大的關系。
紀錄片中有個片段很打動我,趙心童離開家去各地集訓時,趙心童媽媽很是心疼。
想想兒子一個人在外,肯定吃了不少苦。
爸爸一句話點醒了她,“這算啥?兒子是追逐夢想去了?!?/strong>
如果把重心只放在“苦”上,那確實會消耗巨大的認知去才能說服自己去行動,但知道做這些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那苦也就不是苦了。
除此之外他的人品還很好,很懂感恩。
這次世錦賽,趙心童和師傅奧沙利文也有一次對決。打贏師傅后他馬上找到師傅握手。
接受采訪時也沒忘記感謝師傅,“我需要對奧沙利文說謝謝。因為他之前真的幫了我許多,讓我進步很大。說實話,我真不想在這個關鍵時刻贏他,我真心希望他能在這里能拿到第八冠。他是我的偶像。”
有點天賦還會能吃苦,贏到了榮譽還記得師徒情分,這樣人品好的的徒弟誰不喜歡?當然,這也離不開從小的耳濡目染。
看紀錄片時,我特別佩服趙心童爸媽的純粹。初衷只是想讓孩子開心,“你就慢慢打,不用想那么遠。”
結果一不小心就培養出了一個將中國斯諾克推向巔峰的球員。
而同時記錄的幾組家庭中,功利心太強的家長或多或少影響到了孩子的心態。
比如同樣被看好的“天才”球員顏丙濤,本來也有大放異彩的實力。但小時候聽了太多打比賽,贏獎金這樣的話,所以長大后在事業上升期沒有禁住誘惑,打假球,被禁賽七年。
這七年正是運動員的黃金期,非常可惜。
還有個父親堅信下苦功就會換來回報。
所以他給兒子的球房裝上監控器,以便隨時隨地監督兒子有沒有偷懶。不過,兒子雖然吃了不少苦,但現在已經泯然眾人。
父母的態度真切的在孩子成年后得到了反饋。
比奪冠更幸運的是,趙心童遇到了這樣開明的爸媽。
想必就算他當初沒有選擇臺球,而是走了其他路線,現在也仍然會看到很好的風景,感到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