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中國和美國,誰在這個世界上更受歡迎?
如果直覺沒法快速回答這個問題,我帶你看看,全球約100個國家,超過11萬受訪者是怎么回答的。答案非常有意思。
不久前,非營利組織“民主聯盟”發布了《2025民主認知指數》。
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是要求各國受訪者,對其他國家做出好感度評價,從而得出凈支持率。從這個指標來看,目前全球最受歡迎的國家,一到三名,分別是瑞士、新加坡和卡塔爾。然后,全球受訪者最不喜歡的國家是哪個呢?請大家猜一猜,“中東小霸王”以色列! 當然,就算敗光了全球人民的好感,我相信以色列政府也并不在乎,前兩天又開始在加沙地帶發起軍事行動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調查的重點——美國,它居然得了個負分,凈支持率為-5,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的最低分,而且遠遠落后于我們中國。中國凈支持率為14分,和英國、韓國差不多,比法國還要高一些。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全球好感度還可以,畢竟大家要考慮到一個因素,就是這些年來,美西方在國際輿論場上對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攻擊和抹黑。
對于這份報告,還有個細節我想提一下:就是報告的出品方,其實并不友華。我明確告訴大家,它甚至是一個反華機構,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但我們反過來想,一個反華機構,都能做出對比如此鮮明的數據,那恰恰證明了全球民意的深刻轉向。
更有意思的是,報告還專門做了一個中美好感度的對比。來看這張圖,黃色地區更喜歡中國,藍色地區更喜歡美國。
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吧,中國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其中79%的國家的受訪者更喜歡中國,更喜歡美國的,只有21%。
那美國,為什么敗光了大多數人的好感?一個曾經以軟實力自居的超級大國,怎么就干成了“負分國家”呢?
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是特朗普。他一會兒要四處“拿地”,一會兒要打貿易戰……各種操作,拖累了美國的整體形象。
但我覺得,“鍋”也不能讓特朗普一個人背。美國全球地位下滑,并不是2025年才開始的,雖然說特朗普的執政確實加速了這一進程。
2024年還沒走遠呢,拜登政府怎么對待加沙人民的,大家還沒忘呢。面對數萬平民傷亡,美國堅持給以色列提供武器,在聯合國狂投反對票,這讓國際社會怎么看?特別是讓阿拉伯國家怎么想?
報告也總結說,中美俄三個大國,中國是其中唯一一個形象正面的國家。美俄兩國都是負分,區別在于,俄羅斯的形象在往上走,而美國在往下走。
當然,這張圖只從2022年開始,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往前倒一些想一想,美國的形象變差,其實也不是這兩年的事兒。
是誰從阿富汗倉皇撤軍,上演“扒飛機大逃亡”的?是誰監聽全球,甚至偷聽默克爾的手機的?又是誰舉著“洗衣粉”開打伊拉克戰爭的呢?
我想說,美國的軟實力下降,不是某個人的“鍋”,而是驢象兩黨輪番上陣,你一榔頭我一棒,合力把美國形象在國際上干到了“負分”。
所以,最后一個問題來了,形象負分或者說軟實力受損,對美國到底有沒有影響?
我想,特朗普團隊是不在乎的。在他們眼里,美國過去長期高估了軟實力的作用,根本沒能說服其他國家按美國的意愿行事,導致自己“被占了便宜”,所以現在,美國打算用關稅、軍事等硬實力說話了。但我想,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發現,自己可能也高估了美國的硬實力。
其實所謂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讓世界產生 "心向往之" 的能力。本質上,軟實力是不能自我定義的,而是看他人是否認可你、接受你。軟實力,主要依賴于“他者”的認知。
過去,美國長期依賴軟實力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帶動高科技發展和經濟增長,一旦軟實力受損,這些優勢也會慢慢消散。此外,各國對美國的負面認知,也會影響經貿合作和國際協作,從而削弱其話語權。
也許是巧合,五月初,軟實力之父,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離世了。他在生前最后一篇重磅文章《世界秩序的未來》當中發問說:"我們正經歷的,是美國的永久性衰落,還是特朗普時代的周期性波動?或許,等到2029年會有答案。"
我不知道要不要等到2029年,但我覺得,趨勢一旦形成,就很難逆轉。
最后,我想說,或許你在視頻開頭提問的時候,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但此刻的我們,應該要更自信一些。
過去這些年,我們為世界提供了 "一帶一路" 這樣的全球公共產品,我們提出了 "三大全球倡議",我們有Deepseek、宇樹機器人火爆出圈,還有《哪吒》等優秀電影嶄露頭角……有這么多的進步和成長,我們為什么還要不自信呢?我們應該非常自信。
當然,數據有可能變化,輿論也可能起伏,但有一點錯不了:一個國家真正的魅力,不在于“嗓門”的高低或者“武力值”的強弱,而在于 "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的真心與實踐。那大家怎么看,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看看新聞記者: 章一葉
編輯: 樓崇星
責編: 章一葉
延伸閱讀
美國特朗普政府自上臺以來,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持續展開的大規模整頓工作——尤其是對該機構資金的凍結,正令那些靠著該機構撥款才能在各國煽動顏色革命的“非政府組織”(NGO)和“獨立媒體”越來越難受。畢竟,USAID雖然明面上負責的是美國政府的對外“援助”項目,但該機構一直被指在為美國滲透、干涉別國內政乃至顛覆別國政權的行為,提供掩護和幫助。
2月6日,我們介紹了長期在世界各地打著“獨立報道”旗號去煽動對立和制造分裂的“記者無國界”組織,在USAID資金被凍結后,要求美國政府給錢繼續支持他們這個“獨立”組織的可笑情況。
而今天,又一個之前拿著USAID的撥款,對中國進行各種妖魔化抹黑的反華分子,被美方凍結USAID資金的操作,給搞破防了。
這個人名叫貝書穎(Bethany Allen-Ebrahimian),是一個曾長期在西方媒體上炮制謠言,污蔑我國新疆和香港政策,還與境外分裂勢力長期勾結的反華媒體人。目前,她供職于在澳大利亞名聲很差的反華智庫,同時也是美國政府用來干涉澳大利亞內政、煽動反華排華情緒抓手的“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負責在那里從事“調查中國”的工作。
圖為貝書穎(Bethany Allen-Ebrahimian)
在一篇發布在ASPI官網上的文章中,貝書穎直白地聲稱,那些為她提供攻擊中國信息的NGO組織,乃至這些組織構建的反華網絡,都是靠著美國政府的錢生存的,她甚至還透露了這些組織主要在香港和臺灣活動的情況。她還宣稱,只要美國政府能繼續給這些組織保持每年幾百萬美元的支持,她就能繼續在全世界輸出攻擊中國的內容,從而捍衛“民主自由”和“人權”,并證明美國和西方的政體才是優越的。
圖為相關報道截圖
然而,當她把這篇文章發到了她的社交賬號上后,她的評論區翻了大車。許多網民恍然大悟:原來這群人是專門收錢來黑中國的,攻擊中國的內容還有什么可信度?而且不少外國網民并不認為一個拿著美國政府的錢去干涉中國內政、危害中國安全、企圖分裂中國主權的人,與“自由民主”和“人權”有什么關系,倒是能進一步證明USAID就是美國中情局等間諜組織顛覆別國政權的一環。更諷刺的是,不少美國網民并不認為砸錢攻擊中國就能證明美國的政體是優越的。
還有人質問:那為什么USAID給你們花了這么多錢,結果中國反而更強了呢?那這是否說明,你們繼續要這筆反華宣傳經費,是為了掩蓋你們的工作有多么失敗?
實際上,從美國媒體的介紹以及美國社交網絡上的信息來看,這種聲音在美國目前支持特朗普政府整頓USAID的人群中也相當普遍。這些美國人認為,USAID并不是在援助國外,讓世界喜歡美國,而是拿著美國老百姓的稅金幫中央情報局顛覆別國政權,從而為少數精英從中攫取利益;同時,他們還認為USAID的很多項目和工作就是純粹在浪費美國老百姓的稅金,甚至一些在別國煽動族群和性別對立的項目,反而還將火燒到了美國自己身上,并成了美國的一些精英操控美國國內相關議題,打壓他們這些普通美國人的抓手。
USAID與其他部門的關系示意圖
所以,更多普通美國人希望不要把他們的稅金浪費在諸如貝書穎這種毫無用處的人以及她的那些項目上了。普通美國人更希望把這些錢花在真正對他們的生活有實際意義的地方,或者讓他們少交點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