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倫敦馬拉松的賽道上,41歲的長跑傳奇貝克勒沖刺的瞬間,安踏運動科學家鄭志藝的目光死死鎖定在他腳下的跑鞋上。
當這位田徑巨星以破紀錄姿態沖線時,鄭博士在實驗室里握緊了拳頭——那雙凝結著團隊六年心血的C10 PRO"前掌之王",此刻正閃耀著中國運動科技的鋒芒——它幫助貝克勒以2:04:15拿下倫敦馬拉松亞軍,創造40歲以上馬拉松世界紀錄,更顯示出安踏為青年人才打造的廣闊舞臺。
運動員背后的創新永動機
在安踏廈門總部,一面"創新墻"記錄著每個改變行業的瞬間——以C10 PRO為例,安踏自主研發 “PG7中底緩震技術”、“氮PRO” 、“安踏膜”、“柔心紗”等核心技術,重新定義了行業標準和消費者體驗。
事實上,安踏不僅連續16年陪伴中國奧委會征戰奧運,累計為25支國家隊打造比賽裝備,還是首個和國際奧委會簽約的中國體育運動品牌。員工通過研發奧運科技裝備、策劃體育營銷等,深度參與“中國體育品牌”的榮耀書寫。
一位青年設計師表示:“當看到運動員穿著我們設計的裝備站上領獎臺時,那種職業榮譽感無法用金錢衡量。”這種將個人創意升華為行業標桿的成就感,正是當代青年對職業價值的深層追求。
安踏深知,創新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生態來滋養。集團構建了全球開放式創新網絡,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領軍企業的資源,這使得員工的創新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而是能鏈接全球頂級創新資源。同時,集團每年投入超 2 億元設立 “Action 創新基金”,并建立創新獎評選機制,每年投入上百萬獎金,激發員工的創新活力。
這些年來,累計有上千個創新項目參與評選。這些數字背后,是安踏對員工創新的堅定支持,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價值,推動行業創新邊界的拓展,助力中國體育用品行業在全球競爭中占據創新高地。
從運動少年到爆款操盤手
新疆青年力夏的人生軌跡,印證著安踏人才體系的魔力。三年前,穿著安踏戰靴奪冠的他,如今成了設計明星同款爆款鞋的項目經理。
"第一次看到自己設計的鞋子樣品時,手抖得連咖啡都端不穩。"這位25歲的項目經理笑著說。
對于像新疆小伙力夏這樣的年輕校招生,安踏的 “奧運星計劃” 成為他們開啟職業夢想的加速器。該計劃由安踏學園、BG HR、導師與教練三方協同培養,從理論武裝、職業導航到實戰陪跑,全方位助力校招生找到興趣與職業發展的契合點,進入加速成長通道。力夏從一名穿著安踏戰靴奪冠的運動員,到如今成為設計明星同款爆款鞋的項目經理,便是該計劃的受益者。截至 2024 年底,近百名校招生從 “奧運星計劃” 順利畢業,其中近四成已成長為中高層管理干部梯隊。
與國同頻的創新共振
在安踏創新博物館,陳列著為冬奧研發的熾熱科技外套,這件能在極寒環境中持續發熱的"黑科技"產品,源自安踏多名工程師在崇禮的極限測試。這種與國家戰略的同頻共振,讓創新超越了商業價值——當舉重運動員李發彬穿著安踏噸位鞋打破紀錄時,研發團隊關注的不僅是背后數百項專利,更是鞋底的韌性和耐磨性。
"真正的創新是讓中國標準成為世界尺度。"鄭志藝指著實驗室里的3D足型掃描儀說。這臺自主研發的設備已深度學習中國人足型數據,建立的亞洲人足弓模型正被國際同行借鑒。而安踏創新研究院里,高速攝像系統正記錄著研發人員精細的起跳動作,這些數據正在改寫全球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范式。
作為中國體育產業的頭部企業,安踏連續 16 年陪伴中國奧委會征戰奧運,累計為 25 支國家隊打造比賽裝備,還是首個和國際奧委會簽約的中國體育運動品牌。員工們通過研發奧運科技裝備、策劃體育營銷等活動,深度參與 “中國體育品牌” 的榮耀書寫。
當晨光再次照亮安踏全球設計中心的玻璃幕墻,年輕的工程師們已開始調試新一代智能跑鞋芯片。在這個容納6萬追夢者的創新生態里,每個清晨都孕育著改變行業規則的可能——或許下個顛覆性的創意,就藏在某個工位的手繪草圖上,等待被"Action創新基金"點燃成星火。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