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然一新的城鄉面貌、井然有序的街巷景致、溫暖真摯的文明風度……走進清遠的大街小巷,文明馨香浸潤著每個角落,從社區院落的綠意盎然、公交站臺的自覺排隊到公共場館的輕聲細語,文明已化作城市跳動的脈搏,成為市民舉手投足間的自然流露。
自2015年獲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提名資格以來,清遠接續發力、久久為功,在今天(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清遠成功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清遠接續奮斗、創建文明城市,既是修補墻面坑洼的“物理反應”,更是重鑄城市魂魄的“化學反應”。
航拍“清遠藍”。清遠日報記者 李思靖 攝
系統謀劃
成為粵東西北排頭兵
晨曦穿透樹葉在老街投下光斑,60多歲的鄧淑華像過去多年來一樣,拎著布袋出門參加志愿服務。這個布袋曾裝著除癬小鏟子,如今已換成學習園藝的工具。鄧淑華志愿服務內容的轉變,恰似這座城市的文明進階。
她的身影與嶺南書院的讀者、南岸公園的跑友、城市驛站的熱氣氤氳,共同構成文明城市的生動畫面,回答了“為什么要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問題。
2025年3月,馬拉松選手奔跑在清遠的賽道上。清遠日報簽約攝影師 劉獻文 攝
清遠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也是距離廣州最近的粵北城市,成為全國探索區域協調發展路徑的前沿地帶。清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激發內生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更是要通過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推動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清遠要成為粵東西北地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排頭兵。”2015年獲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提名資格以來,清遠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寫入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列入推動清遠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方案”,納入清遠“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與推進“百千萬工程”、綠美清遠生態建設、文化強市建設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謀劃。
從治理能力到文化底蘊,從生態環境到民生福祉,通過系統性工程推動城市全面升級,今年清遠終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成功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成為粵東西北地區首批入選的城市之一。
對于活躍于各類志愿服務的鄧淑華來說,如今她所居住的清城區金湖社區,環境干凈整潔了,鄰里氛圍文明和諧,15分鐘生活圈內設施設備也完善了。她說,“清遠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自己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聚焦民生
努力創到群眾心坎上
十年文明創建,在清遠人看來,變化體現在哪里?
“以前車趕人,現在車等人。”在清遠街頭,斑馬線前汽車和行人相互禮讓,如今已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
潛移默化的改變,從清遠推行“禮讓斑馬線”開始。2016年起,清遠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不禮讓斑馬線專項整治行動,并將“禮讓斑馬線行動”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之一。這樣的治理不是一陣風,十年過去,依舊能看到交通路口志愿者們堅守的身影。
數據顯示,2024年與2021年相比,清遠機動車依法禮讓率從85.98%提高到96.96%,行人遵守交通信號燈率從93.18%提高到99.07%。
清遠市清城區人民路,車輛禮讓行人。清遠日報記者 邱煒民 攝
小小斑馬線,足以折射一座城市的溫暖。而走進老舊社區,城市的另一種柔情,同樣涵養著清遠的文明。重新鋪設排水管網、街道巷道黑底化、單體樓外立面加裝瓷磚貼片、增設綠化帶、增加停車位和建設街角公園……一系列微改造讓原來雜亂的街角,轉眼變成了環境優美的休閑地。
在清遠市區,老舊小區單體樓近幾年已改造了650個,同時整治背街小巷735條,新建口袋公園67個,設置便民張貼欄6240多個,路面修復近31萬平方米。
口袋公園星羅棋布,長者飯堂也在迅速增加,成為老年人每天的“幸福打卡點”。隨著愛心企業踴躍加入,清城區長者飯堂實現了鎮街100%全覆蓋,其建設經驗獲全省推廣。
這些都是清遠把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重要評價標準,將文明城市創建與民生改善深度融合的實踐。
改造完成的肉菜市場。資料圖
數據顯示,近4年來,清遠年均民生類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8.25%。如今在清遠,醫療領域實現信息化賦能,醫保便民服務跑出“加速度”;縣域醫療公共資源配置持續優化,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教育領域,教育資源供給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不斷下沉,市民在創建中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市民在創建中看到的變化、得到的實惠體現在數據里,在2021年、2022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清遠市民對這座城市的滿意度分別達到了99.67%、98.67%。
綠美清遠
讓綠色成為文明底色
“每一年,城市都變得更綠更美。”當參加清遠馬拉松賽的跑友們穿越一江兩岸,他們也在這十年間,見證著清遠的變化。
近年來,清遠深入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全市森林覆蓋率近70%。在創建文明城市中,市委、市政府注重將綠美生態嵌入到市民生活中,將市區一江兩岸最好的位置,規劃成生態公園,讓市民共享“綠色福利”。
親水碧道、疏林草地、生態綠地......正是這十年間,全長8公里的北江南岸,從雜草河灘變身成為集市民健身、文化展示、休閑游樂的城市新名片。公園以生態為基底,因地制宜打造了噴泉廣場、劉禹錫廣場、濕地公園等景觀節點,自2021年開放以來,已經成為市民體驗郊野樂趣的好去處。
市民在清遠市區南岸公園欣賞音樂噴泉。資料圖
從綠蔭大道的綿延詩意到口袋公園的“方寸之美”,從古樹名木的復壯到網紅花道的崛起......在清遠,綠美觸手可及。
目前清遠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67平方米,綠色成為文明城市的鮮明底色。
今年,在大自然、大生態中打造而成的清遠長隆度假區正式開門迎客,成為清遠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生動注腳。
清遠長隆所在的銀盞片區,山巒起伏、蒼翠欲滴、入目清新。但這里并非一直如此。十幾年前由于開礦留下光禿禿的山體,近幾年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才打造成為全市9個綠美生態建設示范區之一。
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態“背景板”,清遠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隨著清遠長隆開業,清遠“一帶一廊一區”千億級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如今的清遠,北江生態經濟帶建設加速推進,旅游客運碼頭、北江兩岸夜間文化與旅游消費聚集區完成建設,全市累計建成246.2公里碧道。
清遠市南岸碼頭游船燈光秀。資料圖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清遠,在廣東省2023年度全面推行林長制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位列全省第三名。
城鄉共進
全域文明繪就振興畫卷
在清遠,更深刻的變化是在廣袤的鄉村。
鄉村治理積分制全面推行,村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轉變;份子錢“不過百”約定成俗,“講心不講金”淳樸鄉風形成;村BA、村晚、龍舟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陸續舉辦,深受歡迎;《清遠家訓》整理出版,以文明家風促文明鄉風......
作為廣東省農業農村大市,清遠結合實施“百千萬工程”,將文明創建向鄉村延伸。全市創建和美鄉村12247個,占總村數85.37%,“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長長久久”的美麗圩鎮不斷涌現。
文明鄉風建設的前提是堅實的物質基礎。清遠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打造五大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清遠雞、麻竹筍產業綜合產值率先突破百億大關。清城區石角鎮黃布村的村民說,“村里有了錢,修文化廣場、辦實踐講堂,村民打牌的少了,學種養技術的多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為了不斷提升文明鄉風建設水平,清遠全面推進“網格化+信息化”“網格員+信息員”治理模式,去年又在全省率先建立社會工作觀察員制度,通過創新基層治理,激發出村民參與文明鄉風建設的主體意識。
為健全長效治理機制,清遠全市所有行政村設立“一約四會”(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大操大辦等內容納入了村規民約,立起了鄉風文明規矩。
清遠還開啟以城帶鄉模式,全域推動文明創建工作,全市96個文明單位和文明實踐中心(所)結對共建、資源下沉,統籌市縣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和村(社區)黨組織聯建共建,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鄉村經濟發展與鄉風文明的培育,相輔相成、互為促進,讓清遠成為粵東西北地區唯一一個縣(市、區)全部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地級市。
價值引領
精神沃土滋養文明之花
一座城市的文明成色,既體現在城鄉面貌里,更彰顯在市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質里。
清遠當前正值汛期,鄧淑華已經帶領金湖愛心志愿者協會清點了人力物力,準備隨時投入防汛志愿行動。這是每年“龍舟水”期間,清遠志愿者聞訊而動的自覺行動。
近年來,清遠不斷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實踐工作,打造志愿服務之城。目前,全市建成132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實現100%全覆蓋,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逾90萬,志愿服務組織及團體逾5000 個。
除了汛期,平日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紅馬甲”穿梭忙碌身影,織就了清遠這座有溫度的文明城市。
當清遠青年畫家余振華堅持為山區孩子上公益美術課,他只希望發揮自己所長,讓孩子們眼中多些色彩。還有屠宰農戶鄧衛星35年資助930名學生,農民傅繼成無償供養村中老人17載,漁民李樹彬三十年間救起15名溺水者......清遠,已然成為一座好人之城。
“中國好人”余振華在開展美術支教。資料圖
這背后是清遠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健全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的發掘、推薦、禮遇、幫扶、宣傳與推廣機制的努力。清遠不僅搭建了“好人館”“好人工作室”“好人發布廳”等平臺,還持續執行“關愛好人”項目,引領更多清遠人向上向善。
近年來,清遠選樹各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1261名,其中12人獲評“中國好人”、90人獲評“廣東好人”。
好人之城的基礎,是清遠持續地“立規矩”“樹底線”。
2017年以來,清遠市先后制定“清遠文明十二條”“清遠綠色生活十二條”“清遠鄉村文明十二條”,為文明行為立法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清遠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2024年,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納入市委“十大行動方案”任務清單。持之以恒的推進,讓文明規矩逐漸內化為文明習慣。
如今,文明之花在清遠大地絢麗綻放。展望未來,清遠將秉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理念,持續鞏固提升文明創建成果,推動“創建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建設”轉變,讓城市因文明更美麗,讓生活因文明更美好。
清遠發布編輯部
來源:新清遠 清遠日報
記者:朱文華 毛遠策
編輯:何雁舒
校對:康樂??
二審:肖陽??
三審:鐘志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