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6月2日
2025四川省“百舟競渡迎端午”
集中展演活動
暨新津天府端午龍舟會
將在成都新津南河開啟
新津端午龍舟會
憑借其深厚的歷史底蘊
于2009年率先入選四川省級非遺項目
成為新津一張熠熠生輝的文化名片
除此之外
采用扎染、繩編等非遺工藝制作的
端午龍舟系列文創產品
也在新津煥發著新的生機
千年龍舟競渡
從唐代遺風到非遺活態傳承
作為“龍舟之鄉”,新津龍舟競渡始于唐代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據清道光版新津縣志記載:“農歷五月初五日包角黍,懸劍蒲艾虎于門,飲雄黃酒,城南競渡。”
如今,新津龍舟文化不僅體現在競渡賽事里,更藏在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構建起多元的產品生態。
龍舟造型的掛件、粽子造型的香包......楠有木兮電商文創公司主理人Cherry(周芮旭)展示的端午龍舟系列產品令人眼前一亮。
Cherry介紹道:“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新津龍舟文化,我們特別推出了這套系列制品,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傳統非遺文化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龍舟掛件將非遺繩編與現代設計巧妙結合,粽子造型香包則運用了非遺扎染工藝,端午禮盒中,紙雕的賽龍舟景象栩栩如生,將非遺文化與現代元素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整合當地巧娘資源
“指尖藝術”走向全國
Cherry表示,楠有木兮秉承“古韻傳千載,創新鑄未來”的創作理念,讓文創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創新的紐帶,用文創講述文化歷史、風土人情。
除了端午龍舟文化,他們還將新津當地文化融入到了不同產品之中。
《遇見新津》講述著這座城市的古往今來,金絲楠木睡眠枕上,非遺扎染繪就水城美景,文創產品巧妙融入了觀音寺、老君山、純陽觀、修覺山等新津地標元素,極具地域文化特色。
另一負責人茍文昕表示:“我們整合了新津當地巧娘資源,將傳統非遺手工技藝與新津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一系列精美手工藝品,并將其通過電商平臺銷往世界各地。”
據茍文昕介紹,這些文創產品還被運往了美國等地,通過展覽、銷售等方式,讓外國友人了解了非遺文化、認識了新津。
這些凝聚著匠人智慧的“指尖藝術”,不再是博物館里的靜態展品,而是成為可觸摸、可使用、可傳播的文化載體,讓非遺在現代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落腳點,也讓新津龍舟文化以更鮮活的姿態走向全國。
成都新津
這座被譽為 “龍舟之鄉” 的城市
正以非遺為筆、文創為墨
在時光的宣紙上
勾勒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化繪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