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彭子佳
當地時間 5 月 21 日晚 9 時許,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發生惡性槍擊事件,兩名以色列駐美大使館工作人員在首都猶太博物館外遭槍擊身亡。這起被定性為仇恨犯罪的襲擊事件,不僅引發國際社會強烈譴責,更暴露出美國社會日益嚴峻的反猶太主義暗流。
案發時,亞倫?利斯欽斯基和莎拉?林恩?米爾格里姆夫婦正參加博物館舉辦的 "青年外交官招待會"。當四人離開活動現場時,30 歲的芝加哥居民埃利亞斯?羅德里格斯突然掏出 9 毫米手槍射擊,造成兩人當場死亡。令人震驚的是,行兇后羅德里格斯竟混入博物館人群,被誤認為受驚旁觀者接受救助,直至警方通過監控鎖定其行蹤后才將其制服。被捕時,他高喊 "自由巴勒斯坦" 的口號,凸顯事件的政治動機。
這對遇害夫婦的悲劇令人痛心。以色列駐美大使耶希爾?萊特透露,利斯欽斯基原本計劃在兩人即將前往耶路撒冷的旅途中向米爾格里姆求婚。米爾格里姆的個人經歷更添悲情色彩:2017 年她就讀的堪薩斯州高中曾遭納粹十字記號破壞,當時年僅 17 歲的她在采訪中哽咽表示:"我不該擔心去猶太教堂和學校的安全"。她的家鄉堪薩斯城將于 24 日舉行萬人守夜,悼念這位致力于促進跨文化理解的年輕外交官。
調查顯示,羅德里格斯自 2024 年起在芝加哥美國整骨療法信息協會擔任行政專家,表面上是普通上班族,實則長期活躍于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其社交媒體賬號充斥著激進言論,公寓外甚至懸掛著 2023 年芝加哥遇害巴勒斯坦兒童的照片。盡管警方表示其無犯罪記錄且單獨行動,但 FBI 已啟動對其電子設備的深度分析,重點核查是否與極端組織存在聯系。值得注意的是,伊利諾伊州作為美國槍支管制最嚴格的州之一,羅德里格斯仍能合法購槍,再次引發對槍支管控漏洞的爭議。
事件迅速引發全球關注: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譴責這是 "反猶太主義暴行",歐盟教育專員瑪麗婭?加布里埃爾表示將重新評估對美學術合作。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布加強全球外交機構安保,并與特朗普通電話協調應對措施。美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和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麗絲蒂?諾姆親自督戰,強調將以 "符合死刑條件" 的標準追究嫌犯責任。
此次襲擊暴露了美國社會的多重裂痕。活動組織者喬喬?卡林指出,受害者參與的活動原本旨在討論 "如何幫助加沙人民",卻遭極端暴力破壞,"諷刺至極"。更值得警惕的是,類似事件正呈現常態化趨勢 —— 僅本月初,芝加哥六歲巴勒斯坦女孩瓦迪?阿爾法尤米就因種族仇恨被殺害。專家警告,巴以沖突的外溢效應正在加劇美國的族群對立,而政府的強硬政策可能進一步激化矛盾。
目前,羅德里格斯已被裁定繼續拘留,6 月 18 日的庭審將成為觀察美國司法系統應對仇恨犯罪的重要窗口。當米爾格里姆的同學們在社交媒體發起 "#NoHateInOurName"(以我們之名拒絕仇恨)話題時,這場悲劇留下的不僅是兩個破碎的家庭,更是對文明社會底線的深刻叩問。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