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這個人口不到300萬的波羅的海小國,最近幾年在國際上鬧得挺熱鬧。自從2021年跟我國關系鬧僵后,立陶宛的經濟和外交都吃了大虧。2024年新政府上臺后,想回頭修補關系,結果卻發現我國壓根不買賬,立陶宛急得跳腳,甚至抱怨我國“不識抬舉”。立陶宛走到今天這步,完全是自己做出來的??纯戳⑻胀馂樯堵涞眠@下場?
立陶宛的外交冒險
2021年,立陶宛政府先是宣布退出我國和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沒多久又允許所謂的“臺灣當局”在首都維爾紐斯設了個“臺灣代表處”。直接踩了我國“一中原則”的紅線。我國果斷出手,限制立陶宛商品進入我們市場,還把外交關系降了級。立陶宛經濟一下子被摁在地上摩擦。
立陶宛是個小國,經濟底子薄,靠出口吃飯的行業不少。立陶宛在農業、激光、機械這些領域,本來在我國市場有份額,結果這一下全沒了。2021年12月對華出口直接暴跌80%以上。農產品賣不出去,乳制品堆倉庫,激光產品也沒人要,碼頭工人下崗,港口冷清得不行。立陶宛本來指望歐盟能拉一把,可歐盟實際援助根本沒有。
2024年,立陶宛換了新政府,社會民主黨上臺。新總理金陶塔斯·帕盧茨卡斯一看局面,趕緊把修復對華關系當成頭等大事。他上臺沒多久就表態,說前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犯了“重大外交錯誤”,還想通過對話把關系拉回正軌。立陶宛喊得挺響,我國卻沒啥動靜。不是我們不想談,是立陶宛光說不練,凈整些空話。想修好關系先拿出實際行動來。結果立陶宛外長布德里斯還嘴硬,說兩國關系搞成這樣不是他們的錯。
立陶宛的國內麻煩
立陶宛這幾年不光在國際上碰壁,國內也亂成一鍋粥。2025年,維爾紐斯街頭發生農民抗議,喊著要恢復對華出口渠道。立陶宛服務業占了68.6%,但真正能撐經濟的產業沒幾個。維爾紐斯號稱“極樂天堂”,靠服務業掙點錢,但根本填不上出口萎縮的大窟窿。
2024年美國大選后,新政府忙著自己的事,對立陶宛的支持大幅縮水。歐盟那邊,德國、法國這些大國都忙著跟我國搞好關系。立陶宛想抱日本、韓國的大腿,可新市場并不是說開拓就開拓的。
只怪立陶宛當初太高估了自己,以為自己跟臺灣眉來眼去,能換來西方國家的撐腰,結果西方國家根本沒有任何行動。西方國家光打雷不下雨,留立陶宛一個人扛雷。立陶宛這叫自找苦吃。
我國的底線
如今立陶宛跟我國的關系還是沒有起色。新政府試著搞點非正式會談,想緩和一下,可談來談去沒有結果。我國這邊態度沒變,想讓我們松口,先把“臺灣代表處”處理明白。立陶宛國內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政府想靠改革和國際合作翻身,可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我國的立場從來沒動搖過。始終堅持“一中原則”。立陶宛當初挑釁在先,現在想修好關系,不是幾句軟話就能糊弄過去的。我們向來以國家利益為核心,不會被外面的風吹草動牽著鼻子走。把手伸得太長,現在回頭求和,晚了。
立陶宛這幾年折騰下來,算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外交上孤立,經濟上受挫,國內還不消停。他們當初以為靠著西方能硬氣一把,結果發現西方靠不住,自己又沒那個本事跟我國對著干。現在想回頭找臺階下,可臺階不是那么好找的。我國冷眼旁觀,不是不給機會,是得看立陶宛能不能拿出誠意來。
不少報道都提到,他們跟我國關系惡化后,經濟損失是實打實的,國內抗議也不是假的。歐盟那邊確實沒給啥實質性支持,美國也忙著自己的事情顧不上他們。立陶宛現在這局面,真有點兒“搬起石頭砸自己腳”。我們不會因為立陶宛幾句好話就松口。事情發展到今天,完全是立陶宛自己做出來的,我們冷眼看著他們下一步該怎么走。
立陶宛這幾年算是給自己上了一課。冒險外交沒玩好,經濟上吃了大虧,國際上也沒人真心幫他們?,F在想修好跟我國的關系,不是不可能,但得看他們能不能拿出真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