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突然拋出"兩岸公司并購論",還揚言在“對等尊嚴”下可以和大陸合作交流。日媒看準時機,炒作“解放軍將在2026年提前收臺”,給“臺獨”制造焦慮。但美智庫卻得出結論:第七艦隊存在致命弱點,強行介入臺海,只會自取滅亡。
據央視新聞報道稱,賴清德在近日罕見提出“兩岸交流”,但他的附加條件卻是要在“對等尊嚴”下。這是變著花樣的搞“臺獨”,很快就遭到了島內各界人士的痛批。
賴清德的小算盤,無非是想博取同情,營造一種自己“服軟”了,是大陸拒絕交流的假象。他選擇的時機也很耐人尋味,美國資本市場因特朗普政府重啟的"關稅戰"政策持續震蕩,印巴空戰又讓全世界看到了西方武器的脆弱,這種實力逆轉直接動搖了臺獨生存的底層邏輯,當美國都自身難保時,所謂"脫中入北"的豪言壯語瞬間成了笑話。
2.4億美元一架的法國陣風戰機,被殲-10CE搭配PL-15E導彈擊落,這個戰例讓臺灣防務部門夜不能寐,臺軍現役的F-16V面對解放軍的殲-20存在代差,更別提大陸密集部署的東風導彈。
臺軍高層私下評估,臺軍的主要裝備可能在數小時內被摧毀。這種降維打擊的軍事現實,迫使賴清德在周年講話中罕見避談"兩岸互不隸屬論"等臺獨核心論述。
此外,臺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近期釋放出"期待與王毅外長會面"的信號,海基會董事長吳豐山、"臺獨"標志性人物曹興誠在內的多位關鍵人物相繼調整論調。吳豐山公開宣稱要"搭建兩岸對話橋梁",而曾以"臺獨"立場著稱的曹興誠竟表態"接受統一前提"。
梳理多位綠營要員近三個月的言論軌跡,可以清晰畫出一條"投機路線圖":當美國靠山動搖時,他們不約而同選擇保權牟利。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的回應直接戳破了賴清德等“臺獨”分子的這場政治表演,陳斌華表示,臺獨分裂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更斬釘截鐵強調:"臺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臺灣的前途將是包括臺胞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決定的,有關臺獨言論只能暴露出某些人的狂妄無知"。
可笑的是,日媒看準時機,瘋狂炒作“解放軍提前收臺”,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解放軍可能會在2026年提前收臺。
日本媒體之所以有此猜測,是基于美國現役中校柯格的分析,柯格在自己的分析中預測解放軍可能在2026年以導彈暴雨和網絡攻擊癱瘓臺灣南部防御。
柯格毫不避諱的說,美軍第七艦隊指揮鏈中,存在致命薄弱節點,從沖繩嘉手納基地到青森三澤基地在戰時將第一時間成為東風導彈的靶心。
這種來自現役軍官的“自揭家底”,既是預警,也是暗示美國不會為了臺灣而自尋死路。
臺軍退役少將栗正杰也分析稱,大陸"區域拒止"戰略已經升級,山東艦在"海峽雷霆-2025A"演習中的戰術走位頗具匠心,其巴士海峽東側的部署位置,與陸基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形成1500公里的火力重疊區。這種"海空一體"的作戰體系可實現對臺灣周邊78%關鍵航道的火力覆蓋,實質上構建了現代版的"圍點打援"戰術布局。
日艦隊若試圖穿越該區域支援臺灣,必然落入解放軍預設的“陷阱”,到時候,火箭軍的導彈飽和攻擊、航空兵的蜂群式突襲,以及潛伏潛艇的魚雷攔截,必然能讓日艦隊有來無回。
美軍內部推演顯示,航母戰斗群在首波打擊中存活率不足40%,這解釋了為何栗正杰為什么會提醒美國,稱美軍最優選擇是按兵不動。
至于臺灣當局鼓吹的“自主防衛”神話,在解放軍面前更是不堪一擊。2024年臺軍預算顯示,其防空導彈密度雖達每平方公里0.7枚,但對比解放軍火箭軍僅福建前線部署的導彈數量,臺軍防御閾值仍低于飽和打擊需求的12倍。
更諷刺的是,美國近年對臺軍售中有一半的裝備都聚焦城鎮戰,從“標槍”反坦克導彈到“毒刺”防空系統,本質上是在用“焦土策略”將臺灣島武器化。
島內社交媒體滿滿的負面評價直指真相:這些軍購無法改變戰力代差,只會讓臺灣淪為美軍“戰爭紅利”的提款機。
相比之下,解放軍陸軍某集團軍的兩棲裝甲車近日的海上演練數據更具說服力:通過三年間跨區演練的迭代,兩棲作戰準備周期已壓縮至2016年的1/3。當美軍還在糾結“介入成本”時,解放軍已用訓練場上的實兵數據,掌握了對臺海的絕對控制權。
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視公開解放軍陸軍某集團軍的演練時,在最后放了這樣一段話:我們一直在準備,相信那天真的來臨的話,我們沒有問題。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這就是大陸對于美日這些域外國家試圖插手臺灣問題最有力的回應!
而“臺獨”分子除了全面“繳械投降”,別無他法,再掙扎也改變不了大勢所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