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康平路總算通暢了!”5月22日一大早,北京華聯物業公司的趙師傅推著清潔車走出商場側門,望著重新規劃的非機動車停放區說。這條不足500米的街道,在一個多月前,還是車輛亂停亂放的“重災區”。
變化始于4月16日召開的由銀川市金鳳區上海西路街道悅海新天地社區牽頭的“商圈聯盟”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會。當天,康平路非機動車充電樁旁,一支特殊的“會診團”迅速集結:金鳳區綜合執法局執法隊員丈量車位,物業辦工作人員勾勒停車線,商戶代表記錄擁堵點,黨員志愿者給過往人群發放倡議書。大家聚焦商圈小商販占道、非機動車泊位不足等難題,展開“把脈問診”。
“我們做過統計,高峰期每分鐘有23輛非機動車經過,但可用車位只有87個?!睈偤P绿斓厣鐓^黨委書記郭杰語氣中帶著無奈,“更棘手的是,外賣車、快遞車、私家車隨意停放,活像個‘停車場迷宮’。”
為破解這一困局,悅海新天地社區與企業先是重新丈量商圈空間,在康平路新增2處立體停車區,利用閑置空地改造出200個停車位;創新“分色管理法”,為不同車輛劃分專屬區域,讓停車變得有序。與此同時,一系列充滿創意的“軟治理”舉措也同樣亮眼:100余條卡通停車標語“爬”上配電箱和路燈桿,設立“停車紅黑榜”督促商戶,打造“車位煥新日”清理“僵尸車”。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在治理過程中始終聚焦居民需求,關注到了居民“遛狗難”的訴求,在康平路北側綠化帶旁劃出200平方米的區域,打造“商圈寵物友好區”,配備拾便箱、拴狗樁等設施。
如今漫步康平路,只見分色標線清晰,流動商販有序經營,“優秀示范商戶”流動紅旗飄揚。這場治理行動的“蝴蝶效應”持續擴散:商圈志愿服務聯盟從20人擴展到150人;“問題隨手拍”平臺收到大量有效線索;90%的商戶主動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積極參與到環境維護中來。
“過去靠‘罰’,現在靠‘贊’,商戶心氣順了,管理自然就順了。”郭杰說。這場發生在街巷里的治理變革,生動折射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深層邏輯——用“繡花功夫”織就共治網絡,讓商圈從“管理對象”變為“治理主體”,讓居民從“被動遵守”轉為“主動參與”,真正打通了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記者 馬照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