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興慶區中山南街富強社區,一支由巾幗志愿者組成的“石榴嫂超能團”正以“四心服務”為紐帶,以“網格+組團+ 幫代辦”模式織就基層治理的溫暖網絡,成為撬動社區共治共享的“她力量”典范。這支隊伍以“超能”之名,將政策宣傳、便民服務、文化傳承融入萬家燈火,讓基層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四心服務”托起民生溫度
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群體需求,“石榴嫂超能團”化身“愛心媽媽”,以定期入戶走訪、定制幫扶計劃為抓手,為困境兒童送去生活用品、學習用具等物資的同時,更通過心理疏導、課業輔導、親子活動搭建起情感聯結的橋梁。獨居老人家中時常響起“石榴嫂”的敲門聲,從代買藥品到節日陪伴,她們用“貼心服務”填補空巢孤獨。85歲的周躍珍老人子女常年在外,隊員們輪流上門打掃衛生、代購物資、陪聊解悶,老人感動地說:“她們就像我的親閨女!”。針對困難家庭,團隊聯合社區社工站建立“需求清單”,鏈接就業培訓、法律援助等資源,讓幫扶從“輸血”轉向“造血”。
“超能矩陣”激發治理效能
依托“春天十里傳黨聲”基層宣教品牌,以道德模范、宣講能人牽頭,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宣講。線上直播宣講打破時空限制;“院前樓下聽黨課”將宣講臺搬到小區廣場;“反詐石榴嫂劇場”通過情景短劇揭露詐騙套路,讓防范意識深入人心;“超能媽媽故事會”邀請黨員志愿者講述家風傳承,讓理論宣講可觸可感。非遺漆扇、剪紙、掐絲琺瑯……傳統節日變身文化傳承載體,居民在互動體驗中重拾鄰里溫情。團隊更挖掘社區能人組建剪紙隊、書法班,讓文化服務從“送文化”升級為“種文化”。
“網格賦能”構建共治格局創新
以網格為單元,引入“巡查—上報—處理—反饋”機制,“石榴嫂”們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化身“移動探頭”,每日巡查環境衛生、安全隱患等問題,通過網格群實時上報。社區聯合物業形成快速響應鏈,聯合共駐共建單位通過“居民點單—團隊接單”模式解決管道維修、家電養護等急難問題。“石榴嫂”們通過嘮家常的得知紅運新村座椅太硬,利用網格群告知社區,第二天座椅就鋪上了柔軟的坐墊。居民李阿姨稱贊:“小區干干凈凈,凳子坐的人屁股也不疼,出門曬太陽心情都變好了!”。“石榴嫂”們推動社區治理從“單打獨斗”轉向“群策群力”。
盾化解擔
“創新調解”矛盾化解顯擔當
“ 轉賬我收到! ” 居民鄭 先生 看著手機里的到賬記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鄭 先生 兄弟承接酒店裝修工程后,工資被長期拖欠,弟弟更因腎病陷入絕境。“石榴嫂”入走訪摸清企業資金困境, 協調法律援助,歷經10余次協商,這場持續三年的勞資糾紛,在社區治保委與“石榴嫂超能團”的聯動調解下終得化解,彰顯了基層治理中 “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 的承諾。
在“石榴嫂超能團”的帶動下,社區涌現出“電管家”“平安衛士”“文化達人”等多元治理力量,形成“超能媽媽帶骨干、骨干帶家庭、家庭帶樓棟”的輻射效應。從老舊小區樓道電路改造,到勞資糾紛化解;從“愛心媽媽”的溫情陪伴,到“反詐劇場”的生動宣教,這支巾幗隊伍,用“一心為民”的初心、“耐心溝通”的方式、“貼心服務”的細膩、“愛心奉獻”的擔當,織就了基層治理的”幸福網”,讓“石榴籽”精神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綻放時代光彩。
內容來源:中山南街富強社區婦聯
技術編輯:曾杰
責任編輯:于蕓霞
審核:馬學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