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句話用來形容李嘉誠,甚是“貼切”。
這不,李嘉誠最近又“攤上事兒”了。
香港廉政公署出手調查,李嘉誠被“一查一個不吱聲”。
建筑“偷工減料”,置老百姓生命于不顧。
李嘉誠這次算是再也沒法翻身了。
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嘉誠為什么再次被送上了輿論頂峰?
香港地產界最近出了件大事,長實集團開發的安達臣道樓盤被查出大問題。
這個原本要給年輕人安家的“首置盤”,現在成了全城關注的焦點。
廉政公署抓了十來個涉案人員,從包工頭到監理都牽扯進去,事情鬧得滿城風雨。
這個樓盤2020年拿地的時候,政府給的條件挺優惠。
長實集團拍胸脯保證要蓋三千套實惠房子,其中一千套打八折。
結果施工隊耍花樣,鋼筋用得比設計圖紙少兩成,每根鋼筋之間的空隙也拉大不少。
最離譜的是有棟樓的鋼筋位置偏差半米多,這要是真住進去,刮臺風都得提心吊膽。
聽說有工人在工地偷拍視頻,扎鋼筋的人手比計劃少三分之一,用的材料都是市場里最便宜的貨色。
廉政公署接到舉報后順藤摸瓜,發現六棟樓全有問題。
被抓的人里有個監理公司的小頭目,每次驗收前收五千塊紅包加兩張高級月餅券,閉著眼睛就在驗收單上簽字。
長實集團現在咬定不知情,說都是分包商搞的鬼。
可老百姓不買賬,這么大規模的偷工減料,上頭能一點不知道?
李澤鉅在股東大會上的表現更讓人犯嘀咕。
五月底開會時,這位集團主席帶著高管團隊搞視頻參會。
面對記者追問工程質量問題,翻來覆去就說些“謹慎經營”的場面話。
要知道他們公司賬上明明趴著五百多億現金。
半年前剛把英國電網賣了150億英鎊,這會兒倒哭起窮來。
這種反常舉動,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早料到要出事。
這次丑聞給長實帶來三重打擊。
頭一樁是招牌砸了,政府給的惠民工程搞成豆腐渣,以后還怎么接政府項目?
隔壁新鴻基去年就靠工程質量好,拿下了北部都會區的大項目,這對比太扎心。
第二樁是股市受影響,雖然眼下股價只跌了不到兩個點。
但國際評級機構已經開始重新掂量他們的信譽等級。
第三樁最要命,屋宇署現在要求所有工地裝監控攝像頭,監理人員得實時定位打卡。
這對習慣“高周轉”的開發商來說,等于給資金鏈上了緊箍咒。
回頭看長實這兩年的日子確實不好過。
海外投資接連受挫,巴拿馬港口買賣被國內點名,英國基建生意也因政策變化縮水。
香港本土又遇上樓市調整,新房銷售制度越收越緊。
這次廉政風暴算是雪上加霜,那個曾經叱咤風云的“李超人”商業帝國,現在看著有點風雨飄搖的意思。
這事也給整個行業敲了警鐘。
以前開發商靠著紅包開道、縮短工期的老套路,在越來越嚴的監管面前行不通了。
現在香港屋宇署搞了個數字監管平臺,所有施工數據實時上傳,想偷工減料難如登天。
有建筑公司老板私下抱怨,說現在蓋樓得像繡花似的,每個環節都得按規矩來,利潤空間被壓得死死的。
最慘的還是等著買房的年輕人。
原本盼著能低價“上車”,現在房子要局部拆了重蓋,交房日期遙遙無期。
有人算過賬,就算最后能收樓,房價這兩年又漲了一截,里外里還是吃虧。
那些交了定金的業主更糟心,退房怕錯過購房時機,不退又擔心安全隱患,真正是進退兩難。
廉政公署這次動真格的,據說還要追查集團高層責任。
要是真查出長實管理層知情不報,那麻煩可就大了。
現在香港市民都在盯著看,這個案子能不能辦成鐵案,關系到大家對法治的信心。
有法律界人士分析,這次涉案金額大、影響廣,最后判罰輕不了,搞不好得有人進去吃牢飯。
回頭看看這個“首置盤”的遭遇,活脫脫是香港地產江湖的縮影。
資本逐利本無可厚非,但要是把手伸向民生工程,在老百姓的安居夢上動歪腦筋,遲早要遭反噬。
那些被查扣的劣質鋼筋,現在堆在工地像座恥辱碑,提醒著每個從業者:做生意可以精明,但不能沒了良心。
這場風波過后,香港樓市或許真能迎來刮骨療毒的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