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七屆農科開放日在中國農科院中關村院區正式啟動。此次農科開放日以“農業科普賦能 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為主題,36個院屬單位同步舉辦。
5月24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孩子們現場體驗實驗設備。新華社 圖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振海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全國綜合性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農業及農業科學技術戰略咨詢機構和“三農”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始終將做好農業科普作為重要使命。一方面通過組建產業專家團等方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另一方面,通過開展以“農科開放日”為代表的科普品牌活動,面向全社會開展科普解讀、實驗室參觀、動手實驗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生動展現農業新質生產力和農業科技成果,吸引社會公眾和中小學生走進農科、探秘農科。
本屆農科開放日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精神系列活動之一,面向社會公眾展示前沿農業科技成果,普及農業科學知識,宣傳中國農科院圍繞“國之大者”促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科技支撐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貢獻,營造關心支持農業科研的良好氛圍。
在科普展示區,不同院所通過科技展示、實驗展示、農產品展示、科普體驗、科普互動等方式,讓公眾與科研人員面對面交流,在互動中學習農業科技知識,了解農業科技前沿進展。
例如,植保所的42個展板和展臺,涵蓋了植物抗病、害蟲防治、昆蟲雷達、生物防治等眾多植保領域。在“病毒侵染的表型對比”展臺,觀眾們通過直觀的圖片和簡介,清晰地看到了病毒侵染后植物的白化、花葉等葉片表型變化;在“小小病毒看不見,怎樣快速發現它”展臺,病毒檢測試劑盒操作體驗讓觀眾們化身科研人員,親身感受科技的魅力;“水稻常見病害及稻瘟病的發生情況”展臺上,不同時期稻瘟病發生情況的展示,讓人們對水稻病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有“白星花金龜相關”展臺,擺放的金龜子標本和幼蟲引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此外, “Bt蛋白的分類及殺蟲機理”、“基因小偵探CRISPR:大自然的魔法剪刀”“轉基因環境安全評價”等展臺,也讓觀眾們對生物技術在植保領域的應用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此外,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園藝集市則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壽光、西南、華南、中部、蘭陵五大研發中心首次聯袂打造沉浸式園藝體驗:ins風打卡區擺放著最新培育的繡球與芍藥,非遺手作區展示手作蘭花根美食和古法艾草錘,特色美食區匯聚了多彩小番茄、香辣兔肉丁、芥菜餃子等研發美食。大蒜汁、芹菜汁等果蔬限定飲品站前排起長隊……
農科開放日自2019年舉辦以來,累計吸引4112多萬社會公眾通過線上線下參與,有力推動了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