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復旦大學相輝堂,一部重現《義勇軍進行曲》創作始末的音樂情景劇《勵國之歌》在此首演。演出最后,熟悉的旋律響起,全場觀眾自發與臺上演員一同高聲合唱“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90年前,1935年5月24日,電影《風云兒女》在金城大戲院(現名黃浦劇場)盛大首映,其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也在當日首次唱響。這首歌激發起無數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
今年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90周年,也是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而電影《風云兒女》的拍攝地就在復旦大學所在的上海楊浦。
音樂情景劇《勵國之歌》由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石俊執導,上戲、上音、立達等多所藝術高校的四十多名師生經過兩個多月的創排完成。演出以田漢和聶耳的日記與書信為重要線索,圍繞《義勇軍進行曲》歌詞與旋律的創作背景徐徐展開。
舞臺上,演員們演繹出一段真實的歷史。劇中很多臺詞和情節都源自歷史真實資料。詞作者田漢在艱難境遇下,憤于民族的危難,揮筆寫下振奮人心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曲作者聶耳則懷揣滿腔熱血,奔波四方,為曲譜注入靈魂。
該劇導演石俊多年前就創作過歌劇《國之當歌》,對于國歌的歷史和故事十分熟悉。他介紹說,這部劇除了展現廣為人知的詞曲作者田漢和聶耳的故事,也還原了90年前為了這首歌的誕生,許許多多文化人做出的努力。包括電影《風云兒女》主創人員許幸之、王人美、袁牧之等,他們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以文學、詩歌、音樂、電影等藝術表達為武器,喚起民眾斗志的動人故事。
劇中主人公袁牧之、王人美及司徒慧敏等都是中國電影史上的重要人物。袁牧之日后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任電影局局長,司徒慧敏則在成為了新中國文化部副部長。而《風云兒女》是攝影吳印咸的電影處女作,他后來成為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主任和副院長。觀眾透過舞臺上泛黃的歷史影像與沉浸式的舞臺演繹,在現場音樂演奏中,穿越時空,和這些文化名人共同回望重溯了這段國歌誕生的熱血歷程。
《勵國之歌》在復旦大學的這場演出由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上海市楊浦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上海市楊浦區紅色文化發展中心(國歌展示館)承辦,田漢基金會協辦。據悉,這部音樂情景劇之后還將在相關紅色場館、社區和大學展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