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自1927年建軍,歷經多年戰火錘煉,人民軍隊培養出很多能征善戰的將領,他們有精于軍事的,也有擅長政工建設的,還有能夠做好參謀的,更有后勤建設保障到位的專才,等等各式各樣的人才實在太多了,以至于1955年授銜的時候,很多為革命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都未能授銜。
因此,在1950年抗美援朝的時候,面對強大的美帝,我軍在人事安排方面也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幾乎所有重要的崗位,其實都有比較好的備選方案。
因為彭總習慣司令員政委一肩挑,所以,志愿軍最后沒有設政委。但實際上,我軍能夠擔負大兵團作戰的政委非常多,如果不是彭總掛帥,羅榮桓和鄧政委都適合做志愿軍的政委,這兩個人的政工能力都非常強。羅帥善于團結人,和他共事的人,都非常佩服他的人品,彭總也是贊揚過羅帥;鄧政委則和軍中主要將領的關系非常好,也善于協調各方關系。政委選誰,毛主席根本不用操心。
志愿軍的參謀長,是由解方擔任。但我軍能夠做好參謀長的人,實在太多了。劉亞樓、李達、陳士榘等人,他們的參謀經驗豐富,長期擔任參謀長或戰略策劃核心角色,具備戰略預判、情報分析、戰役細化、協調各兵種等能力。
志愿軍后勤支撐,主要由高崗負責。高崗也沒辜負中央的期許,糧食、衣服、彈藥、醫藥……正是高崗事無巨細的操勞,才讓志愿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實際上,具備大規模后勤資源整合能力的人,還有饒漱石、李富春、陳云等,他們都曾經是根據地行政領導人,又直接參與軍事后勤決策,完全具備替代性。
志愿軍五個副司令,第一副司令員鄧華上將;第二副司令員洪學智上將,兼任后勤司令部司令員 ;第三副司令員是韓先楚上將;第四位副司令員是陳賡大將;第五位副司令員是宋時輪上將。其實都是可以替代,因為我們當時在世的上將級別人物還有好幾十人。
唯獨志愿軍司令員這個職務,從表面看有備選方案。毛主席最開始考慮林總,但林總對這場戰爭存在疑慮,于是排除在外;后面又想到粟裕,讓他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但粟裕身體健康不允許;最后才想到了彭德懷元帥,讓彭總放下西北一切事務,前來北京參會。
那么,彭總就沒有備選方案了嗎?說真的,還真沒有,慶幸的是我軍還有一個彭總。
從身體健康、主帥威望、大兵團作戰經驗、作戰魄力這四方面來說,除了彭總以外,我軍將帥雖多,但真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夠作為彭總的備選了。
因此,毛主席親自和彭總講:“這事兒還得你來!”,自井岡山開始,彭總就是毛主席在軍事方面的可靠臂膀,只要有艱難的戰爭,彭大將軍就橫刀立馬,挺身而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