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小時候家門口有一棵枇杷樹,每年到了初夏時節,樹上的枇杷就逐漸變成金黃色,成為了我小時候端午節前后最喜歡吃的水果之一。
后來由于枇杷樹容易招蟲子,家里要建新房子,于是奶奶就把枇杷樹給砍了,后面我就很少吃到枇杷了。
參加工作后,自己口袋里有錢了,各種想吃的水果都吃了個遍,但是市面上的枇杷卻不如老家那棵美味。
今年的枇杷也開始大量上市了,我去水果市場走了一圈,發現今年的枇杷市場卻顯得有些冷清,銷量明顯不如往年。
不少果農和水果攤販感嘆:“往年一上市就被搶購,今年卻賣不動了。”為什么曾經備受喜愛的枇杷,如今卻漸漸“失寵”,為何大家不愛吃枇杷了呢?
對此有網友總結了4個扎心原因,個個直擊痛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原因一:枇杷價格貴
跟西瓜之類的平價水果不同,枇杷的價格一直不便宜,尤其是優質品種,動輒二三十元一斤,甚至更高。
相比其他應季水果,枇杷的售價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在大家看來,花一斤枇杷的錢,足夠買一個大西瓜了,枇杷吃幾顆就沒了,實在不劃算。
為什么枇杷這么貴?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種植成本高,枇杷樹生長周期長,從種植到結果需要3-5年,且對氣候、土壤要求較高,管理成本不低。
第二個就是枇杷產量不穩定,而且運輸過程中損耗大,枇杷皮薄肉嫩,容易磕碰腐爛,長途運輸損耗率高,推高了終端售價。
原因二:枇杷吃起來麻煩
相對于西瓜、李子等夏季水果而言,枇杷雖然美味,但食用過程卻讓不少人覺得很是麻煩,比如皮難剝,枇杷外皮較薄,但有些品種的皮會粘在果肉上,剝不干凈影響口感。
其次是核大肉少,枇杷的果核較大,可食用部分不多,吃起來不夠過癮,成熟的枇杷汁水豐富,剝皮時容易流汁,弄臟手指和衣服。
相比之下,像西瓜、葡萄、櫻桃、藍莓這類“即食水果”,清洗后可以直接入口,更符合現代人追求便捷的消費習慣。
原因三:枇杷品質參差不齊
不僅我一個覺得現在的枇杷沒以前香甜,身邊很多朋友,甚至許多網友們也反映,現在的枇杷有些寡淡無味。
為什么枇杷味道變差了?
首先是過早采摘,為了延長儲存時間,部分果農會在枇杷未完全成熟時采摘,導致甜度和風味不足。
其次是品種退化,現在的枇杷基本上都是果園大批量種植,種的都是改良后的品種,雖然這些品種產量大,但是口感卻不如低產量的優質品種。
原因四:平替水果多,枇杷沒有競爭優勢
如今水果市場品種豐富,消費者可選擇的范圍更廣,枇杷的“不可替代性”越來越低,比如同樣在初夏上市,荔枝不僅甜度高、果肉厚,而且價格更實惠,比枇杷更受歡迎。
除此之外,櫻桃、芒果、西瓜等這些夏季的應季水果大量上市,相比之下,枇杷既沒有突出的口感優勢,也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自然難以吸引消費者。
小時候吃的枇杷,香甜味道十足,如今市面上的枇杷,雖然個頭比較大,但是口感卻不如以前,再加上吃起來麻煩,價格貴,吃枇杷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