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著名治愈系漫畫先鋒慕容引刀老師,共同推出“華山詩詞薈”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今天(5月25日),首次課程在位于華山路上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分部舉行。
在人工智能與短視頻占據人們視線的今天,如何讓千年古詩詞真正走進孩童的心靈?在長寧區舉辦的“華山詩詞薈”給出了一個創新答案——用五感喚醒詩意,用漫畫重構經典。
課程伊始,慕容引刀從個人成長經歷切入,分享了他在繪畫創作、生活方面的所思所想,以此先給孩子和家長們啟發,他認為,畫畫不只是一個技能,而是讓孩子心靈更加豐富。“孩子所畫的世界是真實還是虛幻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這個階段有一個方法可以去親近藝術、親近美,才是畫畫起初階段的重點。”慕容引刀介紹,培養孩子跟藝術親近的方式,就是感受力,“我們經常講一個詞叫體悟,就是打開身體所有的感官,去感受這些東西。”
作畫環節,慕容引刀和孩子們重溫了大家熟悉的駱賓王《詠鵝》,分享了他對這首詩的見解,并鼓勵孩子們發揮想象力,用自己的感悟去想象這首詩還有哪些有趣畫面。“鵝的叫聲是什么樣的?”“水除了綠色還可能有什么顏色?”在他的引導下,孩子們和家長一起作畫,盡情發揮,或寫實,或擬人,描繪各自心中的《詠鵝》畫面,在作畫的同時,還體驗了親子樂趣。
“我覺得,老師剛才探討的簡筆畫學習,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是很有啟發的,小孩子畫畫有時候是有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需要有這種啟蒙式的引導。”市民李先生非常認同慕容引刀的觀點,他認為,畫畫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構圖和概念,但不要刻意影響孩子創造力的發揮。
市民王女士也有類似的想法,她表示,今天的畫畫課和以往孩子學的課相比,更有開放性,女兒現場所畫的元素全部讓其自己決定、自由發揮。在女兒的畫中,除了老師提的鵝,金魚、蝌蚪、垂柳、荷花等各種動植物聚在一起,畫面生動,豐富了詩詞中原本關于鵝的描述。王女士的女兒說:“我喜歡這樣的畫畫課,很好玩,很有意思,老師還講了詩詞,能讓我學到一點知識。”
此次“華山詩詞薈”是長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開設的課程活動。一直以來,長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堅持服務惠民理念,致力于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通過整合資源,創新舉措,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更便捷、更多元、更精彩的家門口服務。
部分圖片來源于長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撰稿/攝影:陳容超
編輯:畢揚靜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