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創新服務模式,通過開設愛心助聾門診、優化康復診療體系等舉措,切實保障聾啞患者無障礙就醫,助力特殊群體重返健康生活。
近日,聾啞患者王女士(化名)來到光華醫院延安西路院區,在助聾導醫梁文穎的手語協助下,順利完成了復查與配藥。此前,王女士經同事介紹在光華醫院接受了白內障手術,視力得到顯著恢復,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復查當天,像王女士這樣來到眼科檢查的聾啞患者共15位,他們在助聾導醫的專業貼心的服務下,安心地完成了各項診療環節。
在“光華愛心助聾服務門診”線上溝通群,聾啞患者提前與醫院溝通,便可根據約定時間前來就診。從提前預約掛號、指導看病前的準備工作,到陪同完成檢查、配藥等環節,梁文穎一對一地提供全程導醫服務。在工作中,她隨身攜帶一本小小的工作本,詳細記錄了病人的預約時間、就診院區、對應醫生等信息,確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妥善安排。
記者了解到,今年40歲的梁文穎從事導醫工作7年,每年接待千余名聾啞患者。談及從事這份工作的初衷,梁文穎透露,自己的媽媽也是聾人,兒時媽媽帶她看病時的不易,讓她深刻體會到了聾啞群體就醫上的艱難。憑借出色的手語能力,梁文穎加入到光華醫院導醫團隊中,為聾啞患者提供幫助。
“看病過程中,溝通對聾啞患者至關重要。如果沒有手語翻譯,患者僅靠紙筆與醫生交流,很容易產生誤會,還會拉長就診時間。”梁文穎告訴記者,為聾啞患者提供的導醫服務覆蓋全院各科室,通過這一服務,患者的就醫壓力明顯減輕,對戰勝疾病也更有信心。
針對白內障治療等眼科手術,光華醫院制定了標準化的術前醫療指導流程。“得益于完備的前期溝通,聾啞患者可以提前熟悉手術相關注意事項與配合要點,在為這類患者做手術時,醫生也能以更加從容的狀態開展工作。”據光華醫院眼科主任王虹霞介紹,醫院對一線醫護人員開展定期手語培訓,進一步優化了與聾啞患者之間的互動交流。
在殘疾預防與康復領域,光華醫院同樣交出亮眼答卷。以腦卒中患者為例,67歲的張伯伯(化名)因腦卒中引發半側肢體活動障礙,無法站立行走,今年2月入院治療后,光華醫院康復科程少丹團隊為其定制了個性化的康復方案:西醫穩定血壓、血糖等基礎疾病指標,中醫采用針刺、艾灸、中藥熏蒸等90余項技術疏通經絡,配合定制化肢體訓練與腦循環治療激活神經功能,同時通過“治心+治病”模式緩解其抑郁情緒。經過3個月系統治療,張伯伯肢體功能恢復達90%,如今已能獨立站立并完成手部精細動作。
“在急性期生命體征平穩后(通常2-3周內),腦卒中患者應盡早抓住功能恢復黃金期及時治療,醫患雙向配合才能實現更好效果。”據光華醫院康復科康復醫師呂磊介紹,腦卒中不僅可能導致肢體殘疾,還可能引發認知功能障礙,而做好心腦血管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三級預防,既能從源頭減少疾病發生,又能通過及時康復降低致殘率,最終實現“減少一個患者,就少一個事實上的殘疾人”的社會價值。
從導醫服務到康復治療,光華醫院用專業化技術與人性化關懷,構筑起一張“全周期健康守護網”。光華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醫社家”協同機制,讓更多患者在早期干預與科學治療中重獲健康,用實際行動詮釋“健康守門人” 的責任與擔當。
撰稿/攝影:李妍蕾
編輯:畢揚靜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