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慈善從不需要鎂光燈。
最近,00后小花黃楊鈿甜因為戴著一對價值230萬的耳環登上熱搜,這不禁讓人想起17年前,吳孟達在汶川地震時扛著一麻袋現金去災區發錢的往事。
兩相對比,一個扎心真相浮出水面:真正的慈善,從來不是作秀。
汶川地震:吳孟達的"土辦法"慈善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7.9級大地震的時候,很多明星都在捐款,但吳孟達卻做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直接扛著一麻袋現金去了災區。
據廈門藍天救援隊隊長水草回憶,吳孟達當時帶著幾十萬現金,挨家挨戶地發錢。
遇到失去親人的災民,他就蹲下來聽他們哭訴,自己也會跟著流淚。
有人問他為什么不通過慈善機構捐款,他回答:"錢到了他們手里才算數,我不想讓錢在中間轉來轉去。"
這個舉動在當時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批評他"破壞規則",甚至說他"高調作秀"。
但吳孟達根本不在乎,他說:"災民等著吃飯,哪有時間走流程?"
黃楊鈿甜事件:慈善的另一面?
17年后,黃楊鈿甜因為一對230萬的耳環成為眾矢之的。
她的父親楊偉在雅安公務員任職期間,家族財富迅速膨脹。
兩相對比,一個殘酷的現實呼之欲出。
吳孟達的其他低調善舉
吳孟達的慈善遠不止汶川地震這一次。他一生都在默默幫助他人,卻從不張揚。
在拍攝某部電影時,吳孟達發現群演伙食太差,便連續三個月自費請他們吃面包。他說:"我跑過龍套,知道他們有多辛苦。"
此外,他曾匿名聯系湖南衛視,表示要資助一對生育四胞胎的貧困家庭,唯一的要求是"別透露我的名字"。直到主持人聽出他的聲音,他才勉強承認。
即使到了生命最后階段,他仍惦記著需要幫助的人。有記者回憶,吳孟達常委托他轉交善款,但反復叮囑:"別說是我給的。"
等到他去世后,人們才發現,原來他一直記得,“我是一個中國人”。
吳孟達去世時,遺產不足1000萬港幣。而黃楊鈿甜僅僅一對耳環,就值230萬。
結語
吳孟達的慈善方式——沒有華麗的儀式,沒有復雜的流程,就是簡簡單單地把錢送到需要幫助的人手里。有人說他"土",可正是這份樸實無華,讓每一分錢都實實在在地用在了刀刃上。
反觀當下,有些慈善活動越來越像一場精心設計的表演。
17年過去了,吳孟達的麻袋早已成為傳奇,而某些人的"慈善",卻還在迷霧中打轉。
真正被記住的從來不是最華貴的珠寶,而是最溫暖的善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