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書
夜讀
·無錫人文名篇
·無錫朗誦名家
·無錫演奏名曲
·聯手演繹無錫人自己的書香客廳
錫山似碧玉簪,簪于城郭之畔;惠山如青螺髻,靜臥煙雨江南;軍嶂山蜿蜒若游龍,藏盡山野逸趣;雞籠山靈秀似羽衣,輕籠云霧縹緲;斗山云霧翻涌如墨浪,暈染出千年水墨長卷。無論是市區的鐘靈毓秀,還是城郊鄉鎮的深邃靜謐,無錫的一座座山皆被蔥郁植被層層包裹,喬木如蓋撐起歲月滄桑,灌木藤蔓編織四季風華,繁花點綴其中,恰似吳地女子發間珠翠,將這座城的生機與詩意娓娓道來。
無錫將城鄉造林綠化與濱水景觀建設融于人文脈絡。新、老運河流淌千年,兩岸垂柳拂水,仿佛在訴說著漕運往事;綠道蜿蜒,串聯起古橋、牌坊與茶館,游人漫步其上,仿若穿越時空長廊。梁溪河曾是文人墨客泛舟吟詩之處,如今經生態治理,不僅貫通騎行、慢跑、漫步三道,還增設了頗具江南韻味的休憩亭閣,重現“槳聲燈影里的江南”。蠡湖周邊,蠡湖之光、漁父島等景點,綠樹婆娑間,范蠡與西施的傳說仍在流傳,湖光山色承載著千年浪漫。
河湖堤岸亦是人文與自然交融的詩篇。太湖大堤內蘆葦搖曳,勾起漁家歌謠的記憶;堤外景觀園林依循古法造園,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盡顯江南園林的精巧雅致。十八灣風景帶沿湖延伸,山水如畫,每一處觀景臺都曾留下文人雅士的墨寶;貢湖、長廣溪等濕地,水草豐茂,候鳥翩躚,既是生態寶庫,也是無錫人寄情自然的精神家園。
城市道路綠化同樣浸潤著人文氣息。金城高架的“空中花廊”繁花似錦,宛如給城市戴上絢麗花環;興昌路薔薇花墻爬滿古樸圍欄,與粉墻黛瓦相映成趣;曹張路的法國梧桐形成“綠色隧道”,斑駁樹影下,藏著老無錫的家長里短。道路綠化隔離帶內,喬灌花錯落搭配,春櫻似雪,讓人憶起“櫻花七日”的生命哲思;夏紫薇盛放,仿佛重現宮廷畫師筆下的繁花盛景;秋楓如霞,恰似文人墨客潑灑的詩意;冬松柏常青,象征著江南風骨的堅韌。
近年來,無錫圍繞京杭大運河中心水軸和環太湖花帶,精心雕琢“九縱九橫”城市花網。在山水東路,春花秋葉與古村落相映成趣;于人民路,現代建筑與繁花綠植共生共榮。五條迎賓大道以特色花卉為媒,將無錫的好客之道融入每一片花瓣、每一抹綠意。市郊的綠色通道與生態防護林,不僅守護著城市生態,更串聯起沿線的古鎮、古村,讓歷史文脈在綠色中延續。
主城區的東林廣場、江尖公園等綠地,既是生態工程,也是文化地標。東林書院的朗朗書聲仿佛仍在廣場回蕩,江尖公園的“太湖石”訴說著歲月故事。2024年新建的68個公園游園和口袋公園,皆融入無錫非遺、民俗元素,讓市民在休憩間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
從山巒到河湖,從街巷到阡陌,無錫的每一抹綠意都浸潤著人文底蘊。這座城以草木為筆、以山水為紙,將千年文脈繪入生態畫卷,讓盎然綠意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成為吳地精神的生動注腳。
親愛的讀者朋友:
這是第52期鐘書夜讀,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期望陪伴您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本期互動話題為:你最喜歡無錫的哪條路?真誠期待大家的留言。
參與留言互動的朋友將有機會獲得
書禮一份
中獎名單將在后續“鐘書?夜讀”中公布
并通過留言回復的方式通知中獎讀者
第51期中獎名單
寵愛
星火燎原
刺猬
lzc68
毛毛
第53期“鐘書·夜讀”將在6月8日晚間
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文章來源
《何處不相逢:悅讀無錫城鄉篇》
文章主播
肖鵬(無錫市朗誦藝術學會)
周密(無錫市朗誦藝術學會)
開場語配樂
《無錫景》
文章配樂
肖斯塔《無邊香色》
出品
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
校對:羅丹碩
責 編:蔚來
編審:俞純
來 源 :無錫市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