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應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于5月26日至28日出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外界普遍關注到,這個三方峰會是首次舉行。和中國一樣,東盟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都是亞洲新興經濟體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員,也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合作伙伴。這場地理上橫跨東亞、東南亞和西亞的三方峰會,昭示著全球南方發展新趨勢,也代表著區域一體化的進階渴望。
東盟、中國和海合會,是亞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大經濟實體。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東盟十國已躍升至繼美國、中國、歐盟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海合會國家原油和天然氣儲量均居世界第一,人均GDP為全球人均水平的3倍,擁有的主權財富基金規模占到全球前100家主權財富基金總資產的1/3。三方峰會國家的GDP接近世界總量的1/4,覆蓋超過21億人口的大市場。僅從經濟規模上就可看出,東盟、中國和海合會國家建立三方合作機制,勢必釋放更多合作潛力,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
東盟、中國、海合會舉行三方峰會建立在深厚的歷史與現實基礎之上,可謂水到渠成。古代絲綢之路曾連接起三方早期的商貿往來與文明交流,馬來西亞、印尼等東盟國家與海合會成員同屬伊斯蘭國家,長期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系,中國近幾十年則通過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為區域凝聚力源源不斷貢獻正能量。目前,中國是海合會最大貿易伙伴,與東盟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就在5月20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宣告全面完成,中國與海合會自貿協定談判自2004年啟動,迄今也已舉行11輪。過去數十年的合作深耕,為三方峰會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互信基礎。
如今,三方早已在各層次建立起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同時也有進一步深化合作的現實需求。擁有強大工業制造和科技創新能力的中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和年輕化人口結構的東盟,以及正在加速經濟結構多樣化、對外投資多元化的海合會國家之間,由于強大的經濟互補性共享廣闊的合作空間。三方峰會的舉辦,有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海合會“2030愿景”實現戰略協調與緊密連接,形成“陸海聯動、東西互濟”的新格局。可以說,三方峰會是區域一體化浪潮下的一種必然,也是亞洲國家合作日趨多元和深入的生動注腳。
當今世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陰云籠罩,全球產供鏈頻頻遭遇“斷鏈”風險。亞洲國家作為制造業和貿易重鎮,首當其沖地受到沖擊。中國、東盟和海合會國家都更加認識到拓展多元化經貿合作、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的重要性,這是三方間開展更多合作的內生動力。三方峰會的舉行,發出了維護自由貿易與開放合作的強音,也為穩定全球產供鏈、保持區域和世界經濟健康運行增添確定性。
此次峰會為亞洲一體化建設構筑了戰略平臺,也將成為跨區域合作的試驗田,為更廣泛的全球經濟合作提供行動方案。三方在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方面擁有廣泛共識,都倡導和平解決地區爭端,反對霸權主義。從南南合作的角度來看,東盟—中國—海合會三方合作模式的互補性、非排他性、發展優先等特征,也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在全球經濟“去風險化”的喧囂中,在單邊霸權漸顯疲態的時代里,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適時地為世界提供了一種“非零和博弈”的東方智慧和現實選擇。它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全球南方國家不再是國際秩序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建設者和改革者。這個秩序不以武力威懾為基礎,而以發展紅利為紐帶;不靠陣營政治維系,而靠合作共贏滋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