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5日,2025年多哈世乒賽落下帷幕,作為王勵勤當選中國乒協主席后的首次世界大賽,中國隊的表現備受關注。盡管國乒未能像以往那樣包攬五個項目的冠軍,但總體成績依然出色,共斬獲4金1銀2銅。從比賽過程來看,中國隊有得有失,未來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
男單:王楚欽實現突破
在馬龍、樊振東逐漸淡出國際賽場后,中國男乒在男單項目上的競爭格局發生了變化。本次世乒賽,王楚欽作為中國隊的核心之一,成功挑起大梁。他在決賽中以4比1擊敗巴西選手雨果·卡爾德拉諾,首次奪得世乒賽男單冠軍,為中國隊實現了男單項目的11連冠。
王楚欽的奪冠之路,戰勝兩個“心魔”。一是半決賽戰勝曾在巴黎奧運會爆冷擊敗自己的瑞典選手莫雷加德;還有就是決賽“復仇”世界杯時被逆轉的對手雨果。雨果作為首位贏得三大賽冠軍的南美球員,在本屆世乒賽士氣正盛,他又在半決賽4比3險勝梁靖昆。然而,王楚欽沒有重蹈澳門世界杯的覆轍,他在比賽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點,首次捧起圣·勃萊德杯,實現了職業生涯的重大突破。
三線作戰的小將林詩棟有一定的技術實力,但年輕的他比賽經驗不足,抗壓與戰術調整能力有待加強。單打賽場,他面對經驗老到的梁靖昆,關鍵分把握與戰術應變稍欠火候。男雙搭檔林高遠,雖有前三板優勢,可跑位配合不夠默契,常出現失誤。混雙中,與蒯曼的組合被日本組合逆轉,暴露了關鍵時刻心理波動大的問題。但作為國乒的未來之星,他若能正視短板,強化心理、優化戰術,通過大量比賽積累經驗,也將能挑起國乒大梁。
應該看到,中國男乒并非高枕無憂。除了雨果,其他外協會選手也在不斷進步。例如,法國的勒布倫兄弟等年輕選手,在比賽中展現出了強大的沖擊力。他們的打法更加兇狠,技術也日益成熟,給中國男乒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中國男乒需要在未來的訓練和比賽中,進一步提升自身實力,加強對對手的研究,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戰術。
女單:內戰鞏固優勢
女單賽場,中國隊展現出了絕對的統治力。孫穎莎和王曼昱成功會師決賽,提前為中國隊鎖定冠軍,實現了女單項目的 16 連冠。這兩位選手都是中國女乒的核心人物,她們之間的對決堪稱巔峰之戰。正如孫穎莎賽后所言,“這場決賽沒有失敗者?!?/p>
從東京到巴黎,再到洛杉磯奧運周期,孫穎莎的表現愈發穩定。她在三大賽中已連續8次打進女單決賽,超過王楠此前在三大賽中連續7次打進女單決賽的紀錄。孫穎莎的成功并非偶然,她擁有扎實的技術功底,出色的身體素質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在日常訓練中,她刻苦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和戰術素養。同時,她還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在關鍵時刻能夠保持冷靜,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王曼昱同樣表現出色,她在本次世乒賽中身兼兩項。女單比賽中,她繼續保持對張本美和的全勝戰績,壓制了日本女乒的上升勢頭。在女雙比賽中,她與小將蒯曼搭檔,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奪得冠軍。王曼昱的技術全面,攻防俱佳,她在比賽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經驗優勢,帶領蒯曼不斷成長。
此外,陳幸同在本次世乒賽中也表現出色,她在女單1/4決賽中以4比0輕取日本選手早田希娜,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中國女乒在女單項目上人才濟濟,年輕選手也在不斷崛起,這為中國女乒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男雙:問題凸顯需“惡補”
雙打項目一直是中國隊的傳統優勢項目,但本次世乒賽,男雙表現全面潰敗,遭遇滑鐵盧。兩對組合林高遠/林詩棟、梁靖昆/黃友政均未能闖入四強,提前出局。最終,日本組合戶上隼輔/筱冢大登在決賽中苦戰五局,以3比2逆轉戰勝中國臺北組合林昀儒/高承睿,奪得冠軍。這也是日本隊時隔64年再次獲得世乒賽男雙冠軍。
中國男雙的失利暴露出諸多問題。首先,在組合搭配上,中國隊似乎尚未找到最默契、最穩定的搭檔。林高遠和林詩棟的組合雖然具備一定實力,但在比賽中配合不夠默契,失誤較多。梁靖昆和黃友政的組合則在經驗和戰術配合上存在不足。其次,外協會選手在男雙項目上的實力不斷提升。日本、中國臺北等隊的組合在技術和戰術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他們的打法更加積極主動,配合也更加默契。
中國男雙在未來需要加強組合之間的磨合,提升默契度,同時加強對對手的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戰術。
女雙:打造更多實力組合
女雙賽場,中國隊有得有失。王曼昱/蒯曼組合發揮出色,她們在決賽中以 3比0擊敗跨國組合波爾卡諾娃(奧地利)/斯佐科斯(羅馬尼亞),成功登頂,為中國隊實現了女雙項目的19連冠。王曼昱和蒯曼的組合在比賽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和默契,兩人的配合相得益彰,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表現得十分出色。
目前主要對手中,日本女雙對國乒構成較大威脅。如張本美和/木原美悠組合,她們配合多年,默契度高,且以速度流打法為主。大藤沙月/橫井咲櫻也是日本隊的強勁組合,曾是本屆世乒賽女雙頭號種子,具備較強的實力。歐洲女雙同樣不容小覷。德國的萬遠/溫特組合也有一定實力,曾在本屆世乒賽中戰勝陳幸同/錢天一晉級。歐洲選手在力量和旋轉方面有優勢,若能進一步提升速度和配合默契度,將對國乒女雙造成更大沖擊。
中國隊另一對女雙組合在比賽中早早出局,這也反映出中國女雙在人才儲備和組合穩定性上還存在一定問題。在未來的比賽中,中國隊需要進一步挖掘優秀的女雙人才,打造更多穩定、有實力的組合。
混雙:“莎頭”之后誰來接班
混雙比賽中,中國隊的“莎頭”組合王楚欽/孫穎莎發揮穩定,成功衛冕,實現了世乒賽混雙三連冠。他們在決賽中以3比1擊敗日本組合吉村真晴/大藤沙月,奠定混雙王牌組合的地位。
自2017年亞青賽首次搭檔,王楚欽和孫穎莎在多年的配合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默契。他們的技術風格互補,王楚欽的正手進攻能力強,孫穎莎的反手相持能力出色,兩人在比賽中能夠相互配合,打出精彩的進攻和防守。在本次世乒賽中,“莎頭”組合在面對對手的沖擊時,始終保持冷靜,發揮出自己的技術水平,最終成功奪冠。
不過,混雙項目競爭激烈,未來誰能接班“莎頭”成為中國隊在混雙項目的新核心,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目前,中國隊的年輕選手中,林詩棟/蒯曼等組合具備一定實力,但他們在經驗和穩定性上還有待提高。中國隊需要加強對年輕混雙組合的培養,提升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比賽經驗。
現在是洛杉磯奧運會新周期的開始,在世乒賽這樣的“中考”里暴露問題,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好事,給國乒敲響了警鐘。在未來的訓練和比賽中,中國隊需要立足自身,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升實力,繼續保持國乒的領先優勢。
原標題:《盤點多哈“中考”:王楚欽孫穎莎鞏固位置,國乒有得有失,未來挑戰重重》
欄目主編:陳華 圖片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秦東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