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資約
“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民,政之大節也。”——左傳
雖然經過臥薪嘗膽,長時間的蟄伏,我們的海軍終于能在南海守衛領土了。
我們能理直氣壯地,敢于在國際上說我們南海九段線,離不開先輩對中國地圖的繪制。
從法理層面,為國家領土完整打基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南海地圖的那些故事。
1947年由內政部方域司鄭資約主導繪制的《南海諸島位置圖 》及其后續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 》,是中國近代維護南海主權的關鍵歷史事件。
這一系列行動不僅確立了南海主權范圍的法理依據,更為今天的九段線奠定了重要基礎。
自1885年法國殖民越南后,多次試圖侵占西沙、南沙群島。1933年法國公然占領南沙九小島(包括太平島、中業島等),引發民國政府強烈抗議 。
1945年日本戰敗后,南海出現權力真空,法國、菲律賓等國再度覬覦這些島嶼,甚至派軍艦非法登陸太平島 。
根據《開羅宣言 》和《波茨坦公告 》,日本需歸還侵占的中國領土。
開羅宣言
1946年10月,民國政府組建由海軍將領林遵率領的艦隊,完成西沙、南沙群島的接收工作,并在太平島豎立主權碑 。
這一行動為后續測繪提供了實地支撐。
事實上,在咱們祖國南邊,遼闊的南海就像一片藍色的大寶石,上面點綴著數不清的島嶼,它們組成了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
這些島嶼打從老祖宗那時候起,就是中國的地盤,誰都搶不走。
而在這段捍衛領土主權的歷史里,有一位英雄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來自河北衡水桃城區的鄭資約,他為確定南海疆界、守護祖國領土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鄭資約出生在1901年,老家在直隸冀州衡水縣(現在的桃城區)鄭家河沿村。
他爸爸鄭際唐小時候家里窮,沒錢上學,就偷偷在私塾窗外聽先生講課。
就靠著這股子好學勁兒,16歲時他考童試拿了全縣第一名。
后來,他得到機會去保定直隸學堂讀書,還被清政府公費派到日本留學。
鄭資約
回國后,他在北師大當老師,創辦了北師大第一附屬小學,還第一個聘請了女教師鄧文淑,也就是后來大家熟悉的鄧穎超。
在教書期間,他編寫了12冊小學《國文》教材,被民國教育部審定后,在北方好多學校都用。
鄭爸爸一輩子都撲在教育上,他家的好家風也影響著孩子們,兒子女兒都特別有出息。
比如二兒子鄭資坦,年輕時就跑去延安參加革命,后來成了電影戲劇界的大藝術家。
受父親影響,鄭資約從小就愛讀書,學習特別用功。
1930年,他從北平師范大學畢業,又跑到日本東京教育大學深造,主攻區域地理,還拿到了碩士學位。
學成回國后,他先在母校當老師,后來東北大學遷到北平復校,他受邀去創辦史地系,還當上了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鄭資約跟著東北大學搬到四川繼續辦學。
盧溝橋事變
在四川的日子里,他一門心思培養學生,每周上課超過30個小時,晚上還把學生叫到家里一起討論學問。
他帶著學生考察四川的地理環境,寫了好多調研報告。
1942年,他開始編寫《四川地理志》,花了四年時間才寫完,還在1947年得到了教育部的表揚。
抗戰結束,各學校回遷,西北大學校長又把他請去當地理系主任。
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成立了個部門叫內政部方域司,專門負責收回被日本占了的南海島嶼。
內政部部長張厲生和鄭資約是老鄉兼好友,知道他在地理界學問高、名氣大,就邀請他當專門委員,去負責南海島嶼國界的劃定,給那些島礁、沙灘起名字、整理資料。
1946年10月初,鄭資約帶著4個學生,風風火火地趕到南京上任。
1946年10月23日,鄭資約帶著團隊登上了太平號、永興號、中業號和中建號4艘軍艦組成的收復艦隊,在總指揮官林遵(林則徐的孫子)的帶領下,從南京出發,朝著西沙、南沙群島駛去。
鄭資約帶隊下南海
一路上,艦隊經過上海,又到了廣州。
在廣州,廣東省政府主席羅卓英在軍艦上辦了一場熱鬧的酒會,幾百人參加,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發誓一定要把南海諸島收回來,守護好祖國的尊嚴。
艦隊到了海南島榆林港后,因為天氣不好,兩次出海都被大風大浪給逼了回來,但所有人都沒打退堂鼓。
12月9日,天氣終于放晴,艦隊再次出發。永興、中建兩艦先去收復西沙群島,把主島林島改名叫“永興島”,還在碼頭立了塊“固我南疆”的石碑。
另一邊,鄭資約跟著林遵,坐著太平、中業兩艦一路向南,12月12日凌晨到了太平島。
登上太平島
鄭資約后來回憶說,上島的時候,大家先讓陸戰隊拿著槍上去查看,確定沒人后,其他人再上島。
太平島樣子像只鞋,島上全是比人還高的草,偶爾能看到幾棵椰子樹,還有幾只沒人管的狗、牛、豬,島上有七口水井,水都是咸的。
鄭資約和團隊在島上住了一個多星期,以這里為據點,坐著小船去周邊各個島礁測量、拍照,收集了特別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上島后,大家舉行了隆重的儀式,鳴炮、升旗,為了紀念太平艦,就把這個島命名為“太平島”,還立了兩塊一米多高的水泥石碑,上面刻著字,證明這里是中國的領土。
就這樣,被日本和法國侵占的南沙群島,終于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這次遠航來回一共花了52天,等他們回到南京,已經是1947年1月底了。
在1946年以前,很多人都沒太重視海權,覺得南海的主權好像不那么重要,當時中國連一張準確的南海地圖都沒有。
太平島繪制中國地圖
所以,鄭資約從南海回來后,就開始整理測量資料,精心繪制南海諸島位置圖和新舊名稱對照表。
1947年4月,內政部專門開會討論南海諸島的范圍和主權,根據鄭資約的資料,確定了南海主權的范圍。
后來,內政部印了鄭資約畫的《南海諸島位置圖》,這張圖可太重要了,成了現在南海地圖的基礎。
這張圖有三個關鍵地方!
第一,明確了國界線最南端在北緯4°,把“曾母灘”改成了“曾母暗沙”,而且它就在中國海域里。
第二,重新給各個群島起了名字,把島的位置和名字都標得清清楚楚。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圖上用11段線把中國南海海域圈了出來,這就是現在大家說的“九段線”的由來。
南海諸島位置略圖
1948年,中國向全世界公布了這張地圖,清清楚楚地告訴大家,南海諸島和附近海域都是中國的!鄭資約也因此成了勘定南海疆域的第一人。
從南海回來才10個月,鄭資約就編寫出了《南海諸島地理志略》,這本書有2.8萬字,詳細記錄了東沙、西沙、南沙群島的歷史、位置、地形、氣候、物產等等,還配了好多地圖、照片和表格,第一次向外界公布了南海島嶼的統一名稱。
在書里,鄭資約從《宋史》《明史》里找資料,證明南海諸島一直就是中國的。
他還分析了南海島嶼的重要性,提了很多建設建議,比如建燈塔、修長堤、筑棧橋,這些想法到現在都很有參考價值。
鄭資約率隊南海繪圖
完成南海接收任務后,鄭資約到處去大學演講,給大家講南海諸島的故事。
內政部還給他發了嘉獎令。
1948年,他到臺灣師范學院教書。
1949年后,國民黨軍隊從南海諸島撤走,周邊國家趁機搶占中國島嶼。
鄭資約特別生氣,他在報紙上發表了好多文章,還重新出版了《南海諸島地理志略》,編寫地理教材,不管寫什么,只要提到南海諸島,他都要強調這是中國的領土。
1956年,有鄰國竟然說太平島是他們的,鄭資約氣得不行,他到處拿出1946年上島勘察的資料、照片,有理有據地反駁這些荒謬的說法。
后來,他還去美國、新加坡教書,在南洋大學的10年里,編寫了18冊地理教材。
鄭資約
1970年,他又回到臺灣,繼續編寫教材、發表文章,始終堅持宣傳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
1981年秋天,鄭資約在洛杉磯去世,享年80歲。
他一輩子都在做學問、搞教育、寫著作,為確定南海疆界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他心里一直記掛著祖國和家鄉。
后來,他的兒子遵照他的遺愿,把當年收復測繪南海諸島的珍貴資料,捐給了南京大學和衡水桃城區檔案館,這些資料成了證明中國擁有南海主權的鐵證。
鄭資約的故事,值得每個中國人記住,咱們這位為國爭得領土的英雄,真是太驕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