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字關注我哦!
后臺有個朋友問我了一個問題:
魚總,我做生意,明顯感覺到今年的生意不如前些年了,就想想問問您,以后這個行業還有機會嗎?
怎么說呢?
我認為是這樣的,將來年輕人不買單的行業,機會都不大。
最近東吳證券出了一篇關于消費的研報,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而這篇研報的核心實際觀點就一個:
那就是當走到了現代社會后,人群消費傾向是U型的。
這篇研報還專門以美國人的消費傾向做了分析,以美國人為例,29歲前高,30到40歲低,從40歲開始上移,到80歲達到頂峰,年輕的時候花錢是因為能賺,老了花錢是因為要保命,而中年不花錢是因為忙事業,沒空花錢。
而我也可以很明確跟大家說,咱這里的消費傾向跟美國是肯定不一樣的。
因為咱這里的消費傾向,同樣是中年人忙事業沒時間花錢。
但老人不會純粹為了花錢保命,咱這里的老人比起保命,還是想給孩子留點的。
所以到最后你會發現,咱這里的消費,未來幾乎就指望年輕人了,而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年輕人喜歡的消費,才能算得上有未來。
但年輕人的消費,是會變化的。
而一代人和一代人的認知,也會天然存在代溝的。
我們父輩那代人認知的消費,是白酒、郵票、名表、茶葉、文玩字畫,這些對我來說,我認為這是妥妥的智商稅。
而到了我們這代人認知的消費,則變成了游戲、直播打賞、新能源車還有NBA周邊,這些你放到老一代眼里,也是一樣的東西,父母打心里認為在游戲內花錢是錯誤的。
但你再去看我們下一代認知的消費,又變成了機器人、寵物經濟、蛋仔派對、泡泡瑪特等等,而這些在老一輩眼里,可能也是陌生的。
每代人的消費習慣都會變,這個大家是知道了的。
但不變的點在于,消費習慣一旦養成,它的影響是貫徹終身的。
比如說當年的集郵,是屬于60后,70后甚至50后的愛好,80后,90后就很少有人愛集郵了,但你去看集郵市場,還是頑強活到了現在。
這就是消費習慣的延續。
不是老年人才喜歡郵票,而是喜歡郵票的人變老了,這些過去很火的消費,一直都在靠一代人在支撐。
而這個消費邏輯,其實在汽車領域也是成立的。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和家里的長輩在討論買車問題的時候,長輩不是不知道新能源車的存在,但在他們眼里,可能更看重的還是BBA,日系車這些老牌子,因為這是他們年輕時候的消費習慣。
而換到年輕人視角里,他們則看重新能源車,因為對這一代人來說,比起陌生的油車情節,他們更看重自帶科技感的電車。
兩者都沒錯,但這種消費傾向的差異,則會在資本市場給到最直接的反應。
年輕人喜歡的消費,能夠直接影響到資本市場。
比如上一代人喜歡的消費,汽車,房子,白酒等等,在過去時間里,資本市場給到了最好的反饋,而我們這一代人的喜歡的游戲,互聯網,直播,短視頻,也產生了對應的巨頭。
現在年輕人喜歡的,是盲盒,是寵物,是機器人,那就對應去看板塊,谷子經濟,寵物板塊,機器人板塊。
怎么看未來的發展趨勢呢?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視頻:
近日,易方達基金基于深度研究,梳理了六大未來發展潛力預期較好的產業--人工智能、機器人及智能終端、未來計算、未來健康、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推出"未來已來”投資主題,并篩選出代表性的ETF產品。
比如說我們如果看好機器人,那就可以考慮關注機器人ETF易方達(159530)等產品。它跟蹤的國證機器人產業指數此前進行了修訂,突出了人形機器人本體和核心零部件,與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貼合度更高,能夠更好幫助投資者把握人形機器人的產業趨勢。
再比如說如果我們看好云計算,那就可以考慮關注云計算ETF(516510)等產品跟蹤的中證云計算與大數據主題指數,覆蓋計算設備和計算服務相關領域,側重于業績較先受益的算力和落地較快的軟件應用環節,指數行業分布集中于計算機、通信等。
每一個身處投資行業的人都可能會有一種巨大的危機感,市場的需求和用戶需求變化之快,對研究洞察力的考驗之深,都是日新月異的。
這里沒有僥幸,沒有永遠的第一,甚至也都沒有對錯,只要用戶沒興趣了,你就會被淘汰掉,這是投資行業的殘酷。
有時候,各個行業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一個會冒出來。
那很簡單,去看年輕人喜歡什么。
年輕人喜歡的,就是未來。
全文完。既然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先加入。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