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隊 ”下場做短劇!
5月25日,#總臺精品短劇集奇跡開機#黃子弘凡逐夢#胡歌參演總臺短劇奇跡等話題席卷全網熱搜。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簡稱“總臺”)首部原創精品短劇《奇跡》在深圳正式開機,瞬間點燃行業與觀眾的熱情。
(相關截圖)
這部由胡歌、童瑤、雷佳音、宋佳、白宇等頂配陣容領銜的短劇,不僅以深圳改革開放45周年的背景引發關注,更因總臺的強勢入局被視為短劇行業的一次“風向標”事件。
(相關評論截圖 | 圖源:CCTV電視劇)
從熱搜霸榜到開機儀式,這部劇為何能引發如此熱烈的行業討論?短劇是否正迎來從“草根”到“主流”的歷史性轉折?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看看《奇跡》是如何為短劇行業開啟新篇章的。
一、《奇跡》到底講了什么?
《奇跡》講的啥?簡單來說,就是講深圳這座城市45年的成長史,但它可不是枯燥的歷史紀錄片。
這部劇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的歷史巨變為題材,由總臺攜手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共同打造,這配置妥妥的“國家隊”
這部短劇通過一個個真實又鮮活的小故事,來展現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變化。每集約15分鐘,以1-2集講述一個獨立單元故事
據悉,這部短劇將涵蓋創業、懷舊、青春、喜劇、懸疑、科幻、歌舞等多樣類型,這種短劇+單元劇的形式,使《奇跡》能夠在有限篇幅內呈現深圳這座城市45年間豐富多彩的側面。
劇中不僅有努力奮斗的年輕創業者,還有那些經歷過深圳巨變的普通市民;不僅講述了青春歲月里的甜與酸,更有一些引人深思的社會問題,讓觀眾在輕松觀看的同時,也能得到一些觸動和啟發。
為了拍好這些故事,央視這回可下足了功夫。不光是大手筆投入資金,更是請來了影視圈的頂配陣容。
男主胡歌,毫無疑問是國內最受觀眾歡迎的演員之一,從《瑯琊榜》到《獵場》,每部作品都被譽為經典。
他這次出演的角色極具挑戰,不再是觀眾熟悉的職場精英或者歷史人物,而是一個伴隨深圳一起成長的小人物,身上的故事非常有感染力。
女主童瑤則是近年頻頻斬獲大獎的實力派女演員,她主演的《三十而已》曾引發全民熱議。她細膩的表演和清新的氣質也很契合劇中人物的設定。
除了胡歌和童瑤,劇中還請來了白宇、雷佳音、林曉杰、歐豪、宋佳、王佳佳、王驍、王玉雯、閆妮等知名演員,這幾個名字隨便挑一個,都夠撐起一部熱播劇了吧?央視這是把短劇搞成精品大劇的節奏!
(演員陣容以首字母為序 | 圖源:CCTV電視劇)
不僅演員陣容強大,幕后制作團隊同樣是一流水準。
導演請來了沈嚴,沒錯,就是執導過爆款劇《我的前半生》、《中國式關系》的那個沈嚴,深諳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寫,拍攝手法非常細膩且充滿生活質感。
為了講好深圳故事,《奇跡》創新性地采用了“三重共創”機制
第一重共創是央媒與地方媒體聯動;第二重共創是專業創作團隊聯名合作;第三重共創則是面向大眾,廣泛征集故事素材
這種做法既能保證創作團隊的專業度,也確保了故事的真實性和生活化,最大程度地貼近觀眾。
作為首批“共創藝術家”代表,導演沈嚴希望將《奇跡》打造成年輕人喜歡的爆款短劇。
主演胡歌也談到,《奇跡》短劇集是一次全新的藝術探索,將用不同風格和構思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
可以預見,集結了強大主創陣容和創新機制的《奇跡》,在題材立意和制作水準上都將達到全新的高度。將為短劇市場樹立高品質短劇標桿,激勵更多創作者提升短劇制作水平
二、總臺為什么要拍《奇跡》?
其實,短劇行業興起以來,一直都是草根團隊和網絡平臺的天下。
他們以快速拍攝、快速上線、低成本為特點,這些團隊以互聯網平臺為土壤,講究低成本、快產出,追求短時間內博取高播放量。
有人將短劇比作影視行業的“拼多多”靠快消和平價取勝,被要求用效率來對抗爆款率不高的困境。
為迎合算法和流量,不少早期網絡短劇充斥著模式化、戲劇化的橋段,情節“爽點”密集、反轉不斷,以刺激觀眾眼球為目的,故事內涵和人物深度相對不足。
這種內容生態在野蠻生長期取得了一定成功,卻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隱憂。
總臺的入局,或許是有更長遠的考量,
根據最新的行業數據報告顯示,過去幾年短劇市場的增長速度驚人,到2027年預計將突破千億市場規模,如此龐大的短劇市場,但內容同質化、引導價值觀不足等問題亦不容忽視 。
一個擁有億萬受眾的新興數字內容形態,如何主動介入并引領其價值導向與品質升級?
總臺的此番入局,便是以身作則的標桿,旨在為行業注入一股清流,引導短劇從簡單的流量“迭代”邁向“質量震動”,
《奇跡》所攜帶的“主流價值體系”“國家級制作標準”,也將會引領短劇行業進行一次徹底的升級。
在總臺的示范引領下,各省級廣電機構、專業的影視院校、乃至具備內容制作能力的國有資本方,都可能對短劇這一賽道進行重新評估并加大布局力度。
屆時,一股強大的“體制內內容力”的注入,將為短劇市場帶來更多元、更高質量的內容供給,進一步打破現有短劇內容同質化、低俗化的瓶頸。
當然,羅馬并非一日建成。《奇跡》僅僅是一個開始。短劇行業的“精品化”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但無論如何,總臺的入局,已經為這條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我們有理由期待,短劇這片曾經“野蠻生長”的土地,未來能夠開出更多絢爛的“奇跡之花”。
而那些對標“胡歌、童瑤、雷佳音”級別品質的匠心短劇,或許真的離我們不遠了。短劇的“轉正”之路,已然清晰可見。
你會看短劇《奇跡》嗎?你最期待誰的表演?歡迎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