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方案》,將四川成都西部片區等11個地區確定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作為承擔國家戰略使命的重要實踐單元,成都西部片區圍繞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城鄉產業協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等重點領域展開了原創性差異化的探索實踐,逐漸形成了一批極具價值、可復制可推廣的 “成都經驗”。
即日起,推出【城里鄉間新畫卷──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成都試驗】專題報道,聚焦成都8個區(市)縣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的創新思路與改革實踐。今天,一起走進成都市大邑縣,看這座“雪山小城”打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路徑的創新實踐。
今日關注大邑縣
一起來看
大邑縣圍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和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改革任務,聚焦入市全周期全鏈條,創新形成“入市前堅持‘三個原則’”“入市中緊盯‘三個環節’”“入市后處理‘三對關系’”的工作經驗,打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路徑。2023年以來,大邑縣已探索形成《大邑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管理辦法》等13項入市政策制度成果,新入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34宗212.12畝,依托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打造了一批農商文旅體融合項目,有力帶動當地村集體經濟壯大和村民致富增收,助推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
廟灣村民宿群落
總體考慮
2023年3月,四川19個縣(市、區)進入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名單。大邑縣作為試點縣之一,結合自身實際,堅持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審慎推進試點工作,建立完善入市規則、路徑和機制等,在入市前、中、后全周期流程中堅持“三個原則”、緊盯“三個環節”、處理“三對關系”,暢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路徑。
通過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建成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南岸美村田園綜合體等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助力村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增收。2024年全縣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0萬元的村(社區)達到25個,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927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比上年增長38.8%,比2020年增長1.54倍,全面消除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下“薄弱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1.52:1。
創新舉措
入市前:堅持“三個原則”
堅決貫徹本輪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提出的“兩項前置條件”“三項負面清單”“兩項重點機制”等工作要求,結合實際細化制定《成都市大邑縣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具體推進方案》等,明確試點工作中必須堅守的“三個原則”。
一是以規劃為指引,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土地不允許入市;
二是以產業為核心,單宗面積小于1畝不利于發展產業的或產業策劃運營邏輯不清的土地不允許入市;
三是以耕地保護為前提,無進出通道或建設使用過程可能侵占永久基本農田的土地不允許入市。
入市中:緊盯“三個環節”
一是入市決策環節,充分尊重村民和村集體自主決策權,入市方案必須經過村民集體決議同意,并引入公證機構全程公證攝像,相關鎮(街道)、主管部門到場見證旁聽,防止村民“被代表”“被同意”。
二是土地定價環節,健全土地成本核算、土地價格專業評估和政府定期更新基準地價工作機制,入市土地定價按照不低于成本價、評估價、基準地價的“三不低”原則,由村集體組織議定。
三是合同簽訂環節,為避免供后監管缺失,嚴格出讓合同與監管合同簽訂審查,倒逼項目業主按約動工達產,避免產生閑置用地(試點后,流轉項目均按約定開工建設,無新增閑置用地)。
入市后:處理“三對關系”
著眼長期可持續發展要求,處理好國家、集體、農民在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的關系。
一是做大收益“蛋糕”。本輪基準地價更新平均上浮約20%(從最低36.67萬/畝漲至47萬/畝,平均達到國有商業用地基準地價的90%),增加了國家、集體、農民在集建用地入市中的可分配利益。
二是合理使用國家收益。制定《大邑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縣財政按土地成交總價20%固定比例征收調節金(由受讓方代村集體繳納,不包含在土地成交價款內),將其中的90%專項用于鄉村基礎設施,10%專項用于農戶耕地保護或林盤保護補貼。
南岸美村林盤
三是引導集體收益合理分配。制定《大邑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指導意見》,引導將入市收益用于集體經濟組織壯大、鄉村基礎設施配套及村容村貌治理,鼓勵將不超過40%的收益,以現金或股權方式直接分配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成效亮點
2023年以來,大邑縣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創新制定《大邑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管理辦法》等13項入市政策制度,形成一批可供復制推廣的制度成果。
二是充分激活農村土地資源要素,新入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34宗212.12畝,因地制宜挖掘資源,破解土地流轉需求困境。
三是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依托入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打造一批鄉村民宿等農商文旅體融合項目,支撐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當地村集體經濟壯大和村民致富增收,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
? 來源 | 四川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