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德國中央外國人登記處記錄的外國難民人數達到約345萬,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據《南德意志報》報道,聯邦內政部回應左翼黨聯邦議員克拉拉·賓格爾的質詢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難民因過去三年俄烏沖突從烏克蘭逃至德國。
這一數字反映了近年難民流動的規模,但并非緊急狀況,因為許多難民已在德國生活多年,甚至數十年。2024年凈增難民約12.4萬,遠低于2023年的27萬和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時的120萬。
2024年的難民增長主要源于烏克蘭,凈增10.8萬人。截至3月底,登記的烏克蘭難民達126萬,他們無需通過庇護程序即可申請公民救助金。
然而,黑紅執政聯盟計劃調整政策,降低新抵達難民的救助標準,與其他國家庇護申請者一致,以控制社會福利支出。
為進一步管理難民流動,內政部長亞歷山大·多布林特(基社盟)將于周三向內閣提交兩項法案草案。
一項暫停擁有次級保護地位難民的家屬團聚,另一項將庇護者申請公民身份的居留年限從三年延長至五年。
多布林特上任后即授權聯邦警察在邊境拒絕無有效簽證的庇護申請者入境,此舉雖引發爭議,但旨在加強邊境管理。
盡管如此,2024年來自其他地區的難民人數僅略有增長。聯邦移民與難民局錄得約23.5萬份初次庇護申請,但同期許多原登記難民因離境、遣返或取得德國國籍而從登記中移除。
2024年全國入籍人數創歷史新高,僅巴伐利亞州就有5.4萬外國人入籍,同比增長51%。2023年全國入籍20萬,其中7.5萬為敘利亞人。自2024年中期起,外國人申請公民身份的居留要求從八年降至五年,助推了入籍熱潮。
數據表明,約85%的難民擁有穩定的居留身份。其中4.3萬人享有憲法庇護,71萬人符合《日內瓦難民公約》的難民保護,38.1萬人(主要為敘利亞人)因本國面臨酷刑或不人道待遇獲次級保護,19.7萬人(多為阿富汗人)受遣返禁令保護??死べe格爾批評,鑒于許多難民將長期居留,政策應聚焦于他們的勞動市場和社會融入,而非一再推動遣返或邊境拒入措施。
截至2024年底,登記為需離境的外國人減少至22.1萬,較上年減少2萬,其中12.5萬為被拒庇護申請者。
17.9萬需離境者因法律或實際原因(如無有效證件)獲“容忍居留”,其中超40%已在德國生活五年以上。1.6萬人因涉嫌故意阻撓離境,僅獲“輕度容忍”身份,享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住宿和食物。?
信息出處
https://www.sueddeutsche.de/politik/fluechtlinge-deutschland-rekordzahl-li.32581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