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歐洲初創企業正掀起技術革新熱潮,《商報》精選18家最具潛力的公司,涵蓋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綠色能源等前沿領域。
德國的綠色甲醇和可重復使用太空貨艙、荷蘭的導航芯片、法國量子計算機等項目備受關注。麥肯錫研究表明,歐洲2025年技術投資增速超美國,人工智能與國防領域尤為矚目。
這些初創企業有望重塑全球市場,彰顯歐洲創新活力,為科技未來注入新動能。
《商報》 作者: Nadine Schimroszik, Joachim Hofer
歐洲初創企業正以綠色甲醇、太空貨艙、量子計算機和導航芯片等創新技術,加速邁向未來。
《商報》研究所結合PitchBook、Dealroom數據及投資者、企業信息,評選出18家最具潛力的歐洲初創企業。
德國量子技術新星普蘭克(Planqc)和汽車技術先鋒迪普德里夫(Deepdrive)等公司,預計未來幾年實現突破,引領新舊市場變革。
麥肯錫研究顯示,歐洲在未來技術投資上正迎頭趕上,2025年增速超越美國。
柏林投資機構Aenu的法比安·海勒曼(Fabian Heilemann)指出:“2025年,人工智能(AI)和國防技術將成為風投資本焦點。”
《商報》研究所鎖定10大未來產業,其中半導體、航天、人工智能、國防、移動出行、醫療、量子技術、能源和機器人等9個領域尤受投資者青睞。
半導體
荷蘭代爾夫特的Qualinx:Qualinx開發全球最高效導航芯片,適用于奶牛、貨車、渡輪、機器人、火車和運動手表等移動場景。其芯片接收衛星信號,精準定位地球位置。
Qualinx
慕尼黑投資銀行Pava的芯片專家菲利普·施呂特(Philipp Schlüter)強調,能耗是關鍵,低功耗延長設備續航或允許使用更小電池。夸林克斯將模擬組件數字化,功耗僅為同類產品十分之一,體積更小,精度更高。這對運動員的可穿戴設備、牧民的牲畜監控及國防應用大有裨益。
2023年,Qualinx通過兩輪融資獲2000萬美元,芯片由代工廠生產。
薩克森的Semron——人工智能挑戰者:德累斯頓初創森隆開發小型、廉價、高效芯片,將人工智能引入智能手機、耳機等終端設備。若技術成熟,Semron有望成為歐盟首個非傳統大企業背景的半導體制造商。
Semron
其專利“CapRAM”技術是全球最節能的AI推理芯片架構,創始人阿隆·基爾申(Aron Kirschen)和凱-烏韋·德馬修斯(Kai-Uwe Demasius)表示,該芯片可處理比傳統芯片大數百倍的AI模型。芯片兼具計算和存儲功能,采用電容器而非晶體管,降低能耗,數據本地處理提升安全性。
Semron避開英偉達主導的數據中心市場,專注終端設備,2024年獲數百萬歐元融資。
人工智能
劍橋的Cusp AI——材料搜索新引擎:2024年成立的Cusp AI利用人工智能革新材料研發。
創始人查德·愛德華茲(Chad Edwards),前谷歌高管,認為傳統材料研發耗時昂貴。其AI搜索引擎允許用戶輸入所需材料特性,生成化學配方,重點開發碳捕集等氣候友好材料。首批材料正進行實驗室測試,愛德華茲與Meta合作推進產業化。
Cusp AI
Cusp AI首輪融資獲3000萬美元,物理學諾獎得主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擔任顧問。
弗賴堡的Prior Labs——表格智能處理:2024年末成立的Prior Labs開發AI工具,簡化表格數據處理。
創始人諾亞·霍爾曼(Noah Hollmann)指出,現有大型語言模型處理千行千列表格需復雜操作。其開源工具已下載百萬次,獲900萬歐元種子輪融資,投資者包括Balderton Capital。
Prior Labs創始人Sauraj Gambhir, Frank Hutter, Noah Hollmann
Prior Labs正與企業合作優化模型,計劃推出更強數據處理能力。
移動出行
慕尼黑的Deepdrive——輪轂電機先鋒:2021年成立的Deepdrive開發輪轂電機,將電驅動集成于車輪,提升效率20%。公司與寶馬等八大車企合作,寶馬已開展路測。
寶馬負責人卡羅爾·維爾西克(Karol Virsik)稱其“電驅未來愿景令人振奮”。2024年,Deepdrive獲大眾支持的美國風投Leitmotif投資,計劃12-18個月內獲大訂單,生產基地設在慕尼黑加興。
法國的Verkor——電車電池未來:Verkor生產鋰離子電池,助力法國再工業化,五年獲超20億美元融資,投資者包括施耐德電氣和雷諾。
其硅基陽極電池提升能量密度和壽命,格勒諾布爾研發中心推進生產技術創新。
2025年底,敦刻爾克超級工廠投產,年產電池可裝備30萬輛電車,創造1200個就業崗位,為雷諾高端車型供貨。
量子技術
法國的Pasqal——量子計算領軍者:2019年成立的Pasqal與德國-芬蘭初創IQM并稱歐洲量子計算翹楚,估值約5億美元,創始人包括諾獎得主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
其基于中性原子技術的量子計算機與寶馬、英偉達合作,應用于汽車生產和開源平臺。2024年獲政府追加資助,商業化進程加速。
德國的Planqc——量子希望之星:慕尼黑的Planqc采用中性原子技術開發量子計算機,無需低溫冷卻。
2024年獲5000萬歐元融資,創始人亞歷山大·格拉茨勒(Alexander Gl?tzle)呼吁政府投資百億歐元鞏固德國量子研究領先地位。
Planqc與萊布尼茨計算中心及德國航天中心合作,未來兩年投資5000萬歐元,推出首批中性原子量子計算機,并首次通過云端提供服務。
機器人
慕尼黑的Robco——模塊化機器人:2020年成立的Robco為中小企業提供模塊化機器人,類似樂高積木,快速適配需求,通過AI軟件控制。
創始人羅曼·赫爾茨爾(Roman H?lzl)稱市場潛力巨大,其機器人已用于10個國家。Sequoia等投資者支持公司發展,羅布科開發虛擬防護和光柵,提升人機協作安全。
法國的Robeauté——微型腦科機器人:Robeauté開發果蠅大小的機器人,自主進行腦部手術,采集組織、植入電極、收集數據。
創始人喬安娜·卡托奇(Joana Cartocci)計劃2025-2026年完成動物實驗并啟動人體試驗,獲2700萬歐元融資,投資者包括Cherry Ventures。Robeauté需克服監管和生產挑戰,卡托奇信心十足。
能源
德國的C1——航運綠色希望:2024年,C1在薩克森勒烏納生產首桶綠色甲醇,利用非化石原料,減少碳排放,適用于航空和航運。
創始人克里斯蒂安·沃爾曼(Christian Vollmann)計劃2027年投產示范工廠,2024年獲2000萬歐元融資,投資者包括西門子監事會主席吉姆·哈格曼·斯納貝(Jim Hagemann Snabe)。
挪威的Tibber——智能電表先鋒:Tibber推廣動態電價和智能電表,德國僅2.1%家庭使用智能電表,遠低于挪威。
Tibber稱動態電價更省錢,獲超3億美元融資。德國負責人梅林·勞恩堡(Merlin Lauenburg)強調盈利優先,挑戰本地競爭對手如1Komma5 Grad。
國防
愛沙尼亞的Frankenburg Technologies——反無人機先鋒:2024年成立的Frankenburg Technologies由前愛沙尼亞國防部官員庫斯蒂·薩爾姆(Kusti Salm)創立,開發“Mark I”短程導彈應對無人機威脅。
2025年3月獲400萬歐元融資,計劃啟動量產,強調歐洲身份。
慕尼黑的Arx Robotics——國防創新:2021年成立的Arx Robotics開發無人車“Gereon”和AI系統“Mithra”,服務歐洲六國軍隊,包括德國和烏克蘭。
創始人馬克·維特菲爾德(Marc Wietfeld)強調全歐洲供應鏈,2025年4月獲3100萬歐元融資,與Atmos Space Cargo合作探索太空物資儲備。
醫療/生物技術
柏林的Amboss——醫務人員助手:Amboss提供醫學知識平臺,服務全球百萬醫務人員,創始人西弗特·魏斯(Sievert Weiss)稱其為“醫務人員副駕駛”。
2025年3月獲2.4億歐元融資,創德國健康科技紀錄,計劃擴展美國市場,覆蓋護理和牙科領域。
巴伐利亞的Tubulis——精準抗癌:2019年成立的Tubulis開發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精準治療癌癥,2024年獲1.28億歐元融資。
創始人多米尼克·舒馬赫(Dominik Schumacher)與BMS和Gilead合作,2025年公布卵巢和肺癌研究成果,計劃加強美國業務。
航天
德國的The Exploration Company:總部慕尼黑和波爾多的The Exploration Company開發可重復使用的“Nyx”貨艙,2024年11月獲1.5億歐元融資,創歐洲航天初創紀錄。
2025年6月與SpaceX合作第二次演示飛行,2028年8月對接國際空間站。德國負責人維克托·邁爾(Victor Maier)負責推進。
英國的Orbex Space:Orbex Space計劃2025年從設得蘭群島發射“Prime”火箭,使用環保生物液化氣。
獲英國政府和Octopus Ventures資助,強調歐洲自主航天能力,挑戰美國SpaceX。?
信息出處
https://www.handelsblatt.com/unternehmen/start-ups/start-ups-das-sind-die-18-europaeischen-start-ups-mit-den-besten-zukunftsideen/100122288.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