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27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5月21日下午,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員、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領導力發展中心咨詢委員會聯席主席法布里齊奧·霍克希爾德-德拉蒙德訪問該校并做客"北航大講堂"暨"全球勝任力系列講座",圍繞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及全球治理議題作題為《國際組織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能力框架重構與教育范式創新》演講報告。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國際勝任力培養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寧一同來訪。北航校長王云鵬會見來賓一行,副校長趙巍勝及宣傳部、國際合作部負責人陪同會見。
會談中,雙方圍繞國際化人才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及全球治理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王云鵬首先向霍克希爾德到訪學校并做客"北航大講堂"暨"全球勝任力系列講座"表示歡迎與感謝。他介紹了北航近年來在教育及科研發展情況及在國際合作及國際化人才培養相關情況。他指出,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全球勝任力培養及學生國際經歷提升,積極拓展全球合作關系,開拓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建設全學程、多層次、高質量的學生全球勝任力培養體系。學校積極開展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深度合作,發起成立"亞洲仿真聯盟"等國際組織,推動師生赴國際組織實習任職,為培養國際青年領導人才積極貢獻北航經驗與中國力量。
霍克希爾德對北航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并高度評價學校在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績。他表示,聯合國長期致力于推動科技成果服務世界和平及人類發展,這為北航等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參與外太空和平開發利用等全球議題提供了廣闊空間。期待與北航建立長效交流機制,依托聯合國多邊合作框架,支持學校在青年人才培養、技術轉化與知識共享等領域發出更多北航聲音及中國聲音。
會談期間,雙方還就氣候變化、綠色航空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與交流。王云鵬向霍克希爾德授予"北航大講堂"榮譽證書。
下午4點,晨興音樂廳內座無虛席,霍克希爾德以"國際組織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能力框架重構與教育范式創新"為主題,圍繞國際組織人才培養與職業發展路徑做演講報告。學院路校區、沙河校區師生實地參加,杭州國際校園同步直播,此外還有來自北航附中學生參加講座。
霍克希爾德以其三十余年聯合國職業生涯為切入點,系統闡釋了聯合國的架構體系、歷史使命及全球貢獻。他于1988年在蘇丹聯合國難民署開啟職業軌跡,既有深入坦桑尼亞、中非共和國等戰亂地帶維和工作的實地經驗,也有在日內瓦、紐約等樞紐機構統籌國際事務的宏觀視角。這段履歷讓他對聯合國系統的運作肌理形成立體認知,并積累了豐富的多邊外交與國際合作實踐經驗。
談及國際組織從業者的核心素養,霍克希爾德特別強調外語能力的基礎性作用,尤其是英語的關鍵地位。他指出,盡管聯合國官方語言包括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和俄語,但英語依然是國際組織中超過80%工作場景的通用語言。語言能力對跨文化協作素養不可或缺。
霍克希爾德強調,與不同背景的合作者建立共識,需以開放心態理解文化差異。而對于人道主義從業者而言,抗壓能力與對聯合國價值觀的深度認同更是職業底色,這既是應對復雜環境的心理支撐,也是驅動長期使命的內在動能。他還強調閱讀對提升國際認知的重要性,提倡穿透表層文化符號,增進對國家文化精神的深層次了解,鼓勵青年將文學思辨習慣遷移到國際事務分析中,通過持續積累不同文明思想圖譜,為跨文化溝通奠定認知基礎。他建議青年通過國際組織實習等多元渠道積累國際實務經驗,提升綜合素養。
講座后互動問答環節,在場同學及杭州國際校園同學們就博士生怎樣在國際組織中發揮獨特作用、如何更好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人道主義工作環境和內容等問題與霍克希爾德先生積極交流,發言踴躍、氣氛熱烈。
霍克希爾德一行還參觀了北航智能微納公共創新中心和航空航天博物館。
據介紹,此次霍克希爾德來北航講座由該校國際合作部、宣傳部、校團委共同舉辦,是"全球勝任力系列講座"的重要一講,作為學校重點打造的國際化培養重要品牌項目,"全球勝任力系列講座"自2024年4月啟動以來已舉辦15場,覆蓋京杭兩地三校園師生3700余人,講座嘉賓大咖云集,邀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副總干事、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等在內的國外內知名專家、學者及政要來校就國際組織、全球治理、教育國際化等議題作演講報告。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