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產品力足夠強,盈利就不是問題。”
文丨郭瑞嬋
編輯丨龔方毅
在 SU7 的高銷量驅動下,小米不出意外地又交出了公司歷史以來最佳的一季報。今年前 3 個月,小米一共交付了 7.6 萬臺新車,環比增長 8.9%,帶動汽車業務收入較去年四季度增長 10.8% 達到了 181 億元,超過了一共有 6 款在售車型的小鵬。
汽車及 AI 等創新業務的虧損快速收窄至 5 億元,較上一季度減少了 2 億元。毛利率同樣實現環比繼續增長,達到了 23.2%,超過理想(19.7%)、比亞迪(20.07%)的表現。
對此,小米集團管理層表示,汽車業務的高毛利率主要來自以下 4 個方面。
- SU7 產品力強,上市到現在還沒有降過價,同時上市權益逐漸退坡;
- 售價更高的 SU7 Ultra 上市交付;
- 汽車周邊產品增收,一季度帶來了 5 億左右收入;
- 小米內部的管理效率、費用率與渠道效率都很高,渠道效率可能是傳統汽車公司的 2-3 倍。
由于 SU7 高速致死事故是在一季報統計期末尾,這件事情和后來 Ultra 挖孔前艙蓋爭議對財務的潛在影響還不清楚。
我們了解到,高速事故發酵后,小米暫停了高密度的宣發,一些門店在 4 月有半個多月都沒有再進行直播,SU7 的鎖單量確實曾下滑。但據小米集團合伙人、集團總裁盧偉冰透露,截至 5 月 26 日,小米 SU7 Ultra 的最新鎖單數已超過 2.3 萬臺。
分析師們當下更在意的是 7 月上市的 YU7 對 SU7 的潛在影響,以及 YU7 標配激光雷達后對盈利與定價策略帶來的變化。此前 SU7 的智駕分為純視覺與激光雷達兩種配置。
盧偉冰對該問題的回復較簡單,他以小米 SU7 為例,表示:只要產品力足夠強,盈利就不是問題。
“SU7 去年 3 月 28 日 上市之后,時隔 14 個月了,但是今天市面上有哪一個產品是 SU7 的對手?一款都沒有。我想你們也看到了,(SU7)曾經有無數的對手,但是到今天你會發現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盧偉冰說,沒有對手,就保證了定價權,有了定價權,就有了合理的利潤率。
小米 YU7 5 天前正式與公眾見面。盧偉冰表示,YU7 比小米 SU7 亮相時更出圈、更受歡迎,YU7 技術發布后的預約咨詢量超過同期的 SU7,留資用戶是 SU7 的 3 倍左右。
“從 SU7 到 YU7,可以看到我們產品力的持續性表現。” 盧偉冰說,去年 SU7 發布后成為爆款,曾被質疑存在運氣成分,下一款車未必能做到與 SU7 一樣的成績。對此,他說無論渠道建設還是建廠表現,已經說明了小米造車方面的綜合能力水平。
小米習慣了順勢而為,在消費電子領域追熱點、搶風口、把握用戶情緒,現在也成功把 SU7 高漲的市場熱情轉換為銷量。但與此同時,汽車產業的輪換更替也說明了一件事,做爆款容易,穿周期難。
題圖來源:小米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