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防務研究”網站5月27日消息,印度方面同意日本成為第一批獲準研究霹靂 - 15殘骸的國家,印度軍方和軍工部門將向日本雷達工程師和電子戰專家移交該國獲得的霹靂 - 15殘骸詳細情報和信息。這一消息瞬間在軍事領域引發了廣泛關注,印媒更是借此大做文章,仿佛發現了“軍事寶藏”一般興奮不已。
印媒宣稱,在所謂的“朱砂”行動中,巴基斯坦殲 - 10C發射的霹靂 - 15E導彈被印度先進的電子戰系統摧毀,多枚幾乎完好的霹靂 - 15E導彈被印軍俘獲,包括其制導系統和雷達導引頭。印媒還吹噓印軍“陣風”戰機裝備的“光譜”電子戰套件,以及蘇 - 30MKI的以色列制EL/M - 8222干擾吊艙表現極為出色,有效干擾了霹靂 - 15導彈的數據鏈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導引頭,導致其丟掉目標耗盡燃料墜地。甚至援引“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印軍的蘇 - 30MKI憑借高機動、地形躲避和電子干擾手段,成功躲避了8枚霹靂 - 15E導彈的襲擊。
然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印媒的說法漏洞百出。霹靂 - 15作為中國先進的空空導彈,在技術上有著諸多先進之處。如果真如印媒所說,在面對印度戰機時紛紛“失靈”墜地,那其性能又怎會得到國際認可,美日法等國又為何會紛紛向印度表達研究興趣,排隊希望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呢?印媒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不過是為了給國內民眾洗腦,營造一種印度在軍事上占據優勢的假象罷了。
殘骸價值存疑,印度科研堪憂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首先對繳獲的霹靂 - 15殘骸進行了詳細研究,重點是對導彈技術進行逆向工程,并尋找其設計缺陷。印方在導彈殘骸中發現了電子反干擾模塊和制導軟件,便宣稱這使得其戰略價值大幅提升,印軍方和科研機構發現了中國導彈的技術弱點,在潛在的中印沖突中,這些發現將讓印軍“牢牢占據上風”。
印媒還宣稱霹靂 - 15E的殘骸猶如“技術富礦”,有利于印度國產空對空導彈的加速研發,還能為印度防空系統提供參考,在未來沖突中可更加輕松地攔截中國導彈。但事實上,中國既然放開限制對外國出口這款導彈,就不怕其落入敵對國家的手中。霹靂 - 15在設計上必然有著完善的技術保護措施,其核心技術不會輕易被破解。
而且,以印度的科研水平,就算給它完整的霹靂 - 15E導彈,大概率也無從下手。印度在軍工領域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技術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工業基礎薄弱等。過去印度在引進國外先進武器裝備后,往往難以實現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更不用說對如此先進的霹靂 - 15導彈進行逆向研發了。印媒高調宣傳日本等國要研究霹靂 - 15的殘骸,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掩蓋自身在軍事技術和科研能力上的不足。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