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菲律賓中期選舉結束之后,馬科斯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拐彎”。在臨近選舉時,外媒關注到菲律賓的船只又開始在中國黃巖島附近挑釁,遭到了中方的外交譴責,這被視為是對華展示“強硬行動”的一部分。本月17日結果公布之后,菲政府確認選舉失敗;四天后菲律賓方面突然派遣公務船只擅闖中國南沙鐵線礁一帶,并和中國執法船發生摩擦碰撞。菲律賓一如既往地將自己包裝成為“受害者”,在外媒面前博同情。
然而很快馬科斯政府就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舉動,上周他要求政府官員“禮節性辭職”,這被認為是敗選之后的政府調整行動;結合馬科斯最近在南海的表現,普遍認為他會換上更強硬的對華政策人員;但馬科斯選擇的新任外長人選是拉扎羅,拉扎羅是杜特爾特時期政府官員之一,曾負責在東盟內和中國進行南海談判,并采取緩和策略致力于中菲“保持和平”;此外,拉扎羅還促成了中國和菲律賓去年達成的至關重要的“仁愛礁運補協議”,該協議的簽訂也讓中菲在仁愛礁問題上的局勢得以緩解。
25日首屆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在馬來西亞舉辦,即將辭職的菲律賓外長馬納羅和馬科斯一道抵達吉隆坡,和與會人員洽談經濟合作與南海問題。在此期間一直對中國強硬的馬納羅表示:菲律賓當下愿意與中國達成任何額外協議,以幫助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菲方的態度受到了在場其他國家的贊賞,認為這是小馬科斯向中菲關系做出“友善轉變”的關鍵一步。在這之前東盟內部也幫助促成中菲解決南海問題,不過馬科斯響應聲音很少。
分析人士表示,馬科斯的態度此番有很大的變化,一種可能性認為是他想“改組政府”,改變在中美之間的立場。之前菲律賓政府采取“一邊倒”的親美策略,甚至寄希望于向拜登政府索取1000億美元的投資,為此在南海挑釁生事;但拜登直到離任為止,對菲律賓的投資都沒有兌現多少;現在特朗普上臺之后,對外援助就更加緊縮了,分給菲律賓的比之前更少。所以這次中期選舉的失敗,很可能促成菲政府“換條路線試試”,于是就找到中國尋求和解,未來拉扎羅上臺后可能促進更多談判協議。
但也有人提醒,千萬不要對菲律賓當局掉以輕心,也要謹慎對待馬科斯政府釋放的“和平煙幕”。一方面是中期選舉之后,菲律賓當局派船強闖南沙群島這件事就是不好的預兆,如果馬科斯愿意和中國真正走向握手言和,那么他們為什么要做出這種舉動;另一方面菲律賓國內親美派不是馬科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群體;也就是說即便是馬科斯家族愿意和杜特爾特家族握手言和,轉向和中國和解,菲律賓幕后還有很多親美的利益群體,甚至包括和美國合作如日中天的菲軍方在內,他們真的會同意馬科斯走這條路嗎?所以一切還需要觀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