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役海軍少將蒙哥馬利在國會聽證會上捅破了一層窗戶紙——公開承認約500名美軍人員在臺灣活動。這個數字遠超此前官方披露的41人,直接撕掉了過去幾十年美臺軍事合作"只做不說"的遮羞布。
耐人尋味的是,中方除了央視幾句不痛不癢的警告外,至今沒有實質性反制動作。這種詭異的平靜背后,其實是中美在玩一場大博弈,各自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究竟能退到哪里。
(圖1)
美軍在臺存在(如圖1)突然被擺上臺面,本質上暴露了美方的戰略焦慮。烏克蘭戰場給美國人上了生動一課:光靠賣武器根本擋不住大國進攻,必須提前下場培訓部隊。
蒙哥馬利說得露骨——給臺灣幾百億軍援不如派教官手把手教打仗。這種思路催生了所謂"豪豬戰略",要把臺灣武裝成渾身是刺的刺猬,給解放軍創造點大麻煩。
但問題在于,當美軍從幕后走到臺前,等于把"戰略模糊"政策撕開了一道口子。過去美國還能假裝"不介入",現在連訓練視頻都敢發社交媒體,這種步步緊逼真的不會觸發中方的紅線?
臺當局的算計同樣精妙。早在多年前他們就開始玩"切香腸",先承認"有美軍",再曬聯合演習照片,現在默許美方曝光駐軍規模。這套操作既向島內民眾展示"美國沒拋棄我們",又不敢真把大陸逼到動手——畢竟那些美軍明擺著是培訓顧問而非戰斗部隊。
(圖2)
臺北智庫學者急著澄清"不是作戰部隊",恰恰暴露了心虛。他們比誰都清楚,真把美國大兵當人肉盾牌那天,就是兩岸攤牌的時刻。
中方的反應看似矛盾,實則藏著深層次的戰略定力。央視的批評與東部戰區的實彈演習(如圖2)形成微妙反差,這種"文火慢燉"式的應對說明大陸早就算準了美臺的牌路。
解放軍近年繞臺軍演越來越像實戰彩排,去年圍島演習已經證明有能力切斷外部干預。現在放任美軍培訓臺軍,某種程度上是在"養豬"——你教得越多,將來繳獲的美制裝備就越值錢。
更關鍵的是,大陸吃準了美國不敢真為臺灣流血,那500人里要是有幾個被導彈炸上天,美方的民意立刻就會從"保衛民主"變成"為什么要為臺灣送死"。
但這場博弈最危險的轉折點可能就在眼前。蒙哥馬利已經呼吁駐臺美軍翻倍到1000人,而美國智庫警告這會讓中方產生"窗口期焦慮"。
(圖3)
就像俄烏開戰前普京判斷北約不會真出兵一樣,如果中國大陸認定美國遲早大規模駐軍,反而可能促使"武統"提前。尤其當美軍開始部署"愛國者"導彈(如圖3)或電子戰部隊時,解放軍的計算器上就只剩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是現在動手損失小,還是等臺灣變成第二個關島再打?
三方博弈中最脆弱的其實是臺灣。美國可以隨時調整駐軍規模,大陸掌握著動武主動權,唯獨臺灣把自己綁上了別人的戰車。
那些歡呼"美軍保護"的人忘了,烏克蘭有整個北約的情報和武器支援,臺灣到時候能指望的只有幾條隨時可能被封鎖的海上補給線。更諷刺的是,美軍培訓越"成功",大陸就越有理由認定臺灣正在"北約化",反而加速軍事解決方案的出臺。
說到底,500這個數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揭示的趨勢——美國正在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掏空"一中政策",中國大陸則在積蓄力量等待一擊必殺的機會窗口。當臺灣海峽的軍事平衡被打破那一刻,現在所有的試探、警告和算計,都會在導彈的尾焰中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