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話一點不假!
江蘇一位女子回趟老家,光是看婆婆炒菜的場景,她就吃不下飯了。
到底是矯情,還是婆婆的原因?
江蘇有個女的回了趟老家,她婆婆在給她炒菜,可她卻一點胃口都沒有,甚至都只能強笑著,壓根不敢吃。
別說她了,好多網友隔著屏幕看了那環境,都說一看就想跑,更別說吃了。
這女的雖然沒食欲,但那是她婆婆呀,她也不敢說啥,就只能看著婆婆炒菜。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好多老人都特別節儉,年紀越大,這節儉的勁兒就越厲害,簡直超乎想象。
這女的說,這個婆婆是她第二個婆婆。
婆婆嫁進來之后,她就很少回老家看婆婆。這次也是隔了好久,才想著回來看看。
一到家,婆婆特別高興,立馬就開始張羅飯菜。
這女的進廚房想幫忙,結果一進去,直接被里面的景象驚到了,頓時一點食欲都沒了,只能干笑。
原來啊,她婆婆這廚房可不是一般的臟,那是臟得離譜。
就說抽油煙機吧,上面的油漬都結塊了,緊緊地粘在抽油煙機旁邊,想扯下來都難。
不光如此,炒菜的鍋和鍋蓋也臟得不行,各種調味品的瓶子也舍不得扔,還拿來裝別的東西。
這女的站在廚房,看著婆婆炒菜,心里直犯嘀咕:“這么臟,這菜哪敢吃啊,也就只能偷偷笑著看著她了!”
亂點還能勉強接受,可這么臟實在是忍不了。
這廚房看著起碼兩三年都沒好好打掃過了,就抽油煙機上那油漬,沒個一兩年根本結不成那樣。
而且,廚房里還有蒼蠅飛來飛去。
有人就奇怪,問這女的,她婆婆難道不怕抽油煙機上的油漬滴到炒菜鍋里?
這女的倒是挺坦然,說那些油漬粘得可緊了,除非用刀子割,不然根本掉不下來。
她還說,婆婆不是懶,是天天出去干農活,實在沒多余時間收拾廚房,所以廚房才一直這樣。
農村里好多老人都這樣,每天干完農活,就想著回家休息、吃飯,哪還有精力收拾家務。
女的對婆婆這樣,倒也不反感,反而接受了婆婆的生活習慣,也不想去改變。
反正一年才回去一次,就住那么幾天,也就覺得無所謂了,隨他們去吧。
有些事兒不是不想管,而是真管不了、不敢管。就算這女的這次幫忙把廚房徹底打掃一遍,以后估計還是老樣子。
不過挺有意思,女的婆婆穿戴還挺時髦,臉蛋紅撲撲的,看著特有氣質,還戴了個小金鐲子,看著還有點小炫耀的感覺呢。
“這女的哪是矯情啊!換誰看見那樣的廚房能吃得下去?老人節儉是好,但衛生總得講究吧!”
說女的矯情的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要是你親媽,你敢吃?別道德綁架,誰都有潔癖的權利!
我覺得老人也不容易,干了一天農活哪有力氣收拾?這女的既然回去了,幫著打掃下不就完事兒了,至于這么嫌棄?
女子是矯情嗎?
誰不想吃得干凈、吃得放心?廚房油漬結塊、蒼蠅亂飛,任誰心里都膈應得慌,這可不是小題大做。
可反過來看,婆婆天天干農活,累得夠嗆,哪還有精力收拾廚房?
她滿心歡喜給兒媳做飯,出發點也是一片好心。
這根本就不是女子矯情不矯情的問題,而是兩代人生活觀念的碰撞。
老人覺得東西能用就行,節儉是美德;年輕人講究生活品質,衛生是底線。就像故事里的婆婆,干活辛苦沒時間打理,兒媳又沒法開口指責,只能憋在心里。
矛盾的根源,其實是缺乏溝通和互相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 “將心比心” 同樣重要。
女子沒當場嫌棄,強顏歡笑已經是最大的尊重;婆婆辛苦勞作,也值得被體諒。
要是兒媳主動搭把手打掃,婆婆能重視起衛生問題,這不就兩全其美了?
生活里的磕絆本就不少,別讓觀念差異成了親人之間的隔閡,多一句關心、多一次行動,很多矛盾都能迎刃而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