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日前,特朗普稱將從6月1日起,對歐盟征收50%關稅。如果最終落實,那就意味著此前美國對歐盟加稅的90天暫緩期,成了一個笑話,因為暫緩之前加征的稅率,還沒這么高。
西方媒體此前報道特朗普在俄烏沖突的問題上進一步,退十步,這次真算是應驗了。
那么,特朗普為何突然對歐盟重拳出擊?歐盟又能不能像中國一樣,抗住美國壓力,逼得美國不得不主動取消大部分加征關稅?
首先,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次特朗普發起全面的關稅戰,核心目的就兩個:搞錢、搞產業。
其中搞錢是短期目的,搞產業是長期目的。而全球范圍內,有資格被美國重點惦記的經濟體,其實就那么幾個,其中第一檔的是中國、歐盟,第二檔的是日本、韓國、沙特等國。
現在中國靠著實力扛住了美國壓力,特朗普要短期內搞到錢,堵美國巨額債務的虧空,那就只能向歐盟下手了,畢竟也只有虹吸中歐這么大體量的經濟體,才有可能彌補美國虧空。
而從搞產業的角度來看,相比于中國,歐盟其實更適合美國。一方面中國制造業雖然正在升級,但基礎還是中低端的制造業,主要靠規模優勢和性價比取勝。
而美國在這方面根本沒法跟中國競爭,就算加稅,出口管制,行政干預了,美國也不可能在家用電器等基礎制造領域,造出比中國性價比更高的商品。
另一方面,歐盟制造業,基本上都是附加值比較高的中高端制造業,更重要的是歐盟內部很多發達國家,他們國內的生產效率,勞動力成本,跟美國是不相上下的。
換句話說,歐盟不但有美國覬覦的產業,關鍵美國搶走了這些產業之后,還有可能形成對歐盟的競爭優勢,這才是美國能夠重振制造業的關鍵。
在此背景之下,特朗普對歐盟重拳出擊,也就不難理解了。
那么歐盟能否和中國一樣,靠自身的實力抗住美國壓力,逼美國讓步呢?
答案是非常難。一方面,歐盟雖然整體經濟體量龐大,跟中國也不相上下,但它不是一個經濟體,而是多個經濟體之間的聯合。
西歐、東歐之間、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足以給美國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機會。
通俗一點說,如果美國真要下大力氣收割,完全可以利用俄烏沖突,拿捏東歐的波蘭等國,然后攜東歐國家的支持,反過來施壓西歐的法德等大國。
在這種內外開花的背景下,法德等大國實際上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最后的結果就是要么答應美國不平等的貿易條件,要么被美國虹吸走產業,流動資本,最后陷入經濟衰退的旋渦。
當然,還有可能被吃干抹凈,不平等的貿易條件也答應了,產業也被虹吸走了。畢竟西方國家擅長的就是這種贏家通吃,輸家一無所有的海盜法則。
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的歐盟頭頂上,一個巨大的“危”字正在浮現,能不能度過這個危機,既考驗歐盟各國的外交智慧,也考驗他們的戰略眼光和定力。
歐盟如果能度過這一劫,那不管是戰略自主,還是以后應對俄羅斯的挑戰,都會更加從容。
如果過不了這一關,那就真要陷入“老大和老二打架,把老三給打沒了”的困境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