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十年后,美西方炮制出所謂“中國沖擊”(China Shock)論調并加以大肆炒作,聲稱美國制造業因中國商品進口激增而遭受結構性沖擊,將自身沉疴難起的失業問題歸咎于中國,以轉移矛盾。
當地時間5月27日,美媒《華爾街日報》網站發布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方漢明的評論文,揭露所謂‘中國沖擊’論調背后被掩蓋的“真相”。
文章提到,“中國沖擊”一詞,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大衛·奧托爾(David Autor)等三人在2016年的學術研究中首次正式提出,此后被美國政客和評論員斷章取義,用于廣泛論證“中國崛起導致美國損失了高達240萬個就業崗位”等錯誤觀點。
“這是一種廣泛誤解。”文章指出,大衛等人的研究僅聚焦于地方勞動力市場中制造業就業的變化,根本不能反映美國整體就業情況。
事實真相是,一些西方人士炒作的“中國沖擊”對就業的影響都是“局部且短期的”,甚至和他們說法截然相反的是,中國進口激增實際利好美國,不僅帶動美國整體就業規模提升,更切實增進了消費者福利。
詹姆斯·赫克曼 視頻截圖
赫克曼等人在文中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進口并沒有導致美國全國性的大規模凈失業,只是重塑了就業分布。
文章引述美國權威經濟智庫“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最新研究稱,中國進口激增導致的地方就業流失,大多被其他地區的就業增長所抵消。
其中一個表現是,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制造業密集地區的就業有所下降后,西海岸和東北部等沿海高科技中心的服務業崗位隨之大量涌現。
通過分析供應鏈,研究人員更發現,在2000至2007年間,所謂的“中國沖擊”實際上甚至略微增加了美國的總就業崗位數量。這是因為,更優惠的中國進口商品降低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從而刺激了其他行業的消費需求和就業增長。
考慮到更廣泛的影響,每個受到中國貿易影響的地區平均凈就業增長1.27%,同時伴隨平均工資上漲。文章特別提到,即使是一些表面上看受到進口競爭沖擊最嚴重的地區,算上新增的服務業就業崗位后,總體就業效應也是正向積極的。
文章還寫到,必須強調的是,認可中國進口對美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并非完全否認美國制造業工人在轉型期面臨困境,但所謂美國工業腹地的“陣痛”主要源于工人自身選擇——“關鍵在于,這些工人失業后大多留在原地,并未遷移到其他地方主動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但當人們逐漸適應了來自中國的貿易競爭,美國的就業情況就將是另一幅充滿希望的光景。文章寫到,通過吸納青年勞動力、外國移民、女性和大學畢業生進入服務行業,2010年后,受貿易影響地區的就業情況逐漸復蘇。
然而,一些人對美國就業問題的渲染炒作,“掩蓋了美中貿易為美國經濟帶來的巨大實質性好處。”
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從服裝、電子產品到家具,美國消費者在幾乎所有商品上支付了更低的價格。“一項研究發現,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每增加1個百分點,美國消費者價格就會下降約1.9%。”文章稱,這種類似于“沃爾瑪效應”的影響,尤其惠及中低收入家庭,后者將更多的預算用于購買中國擅長生產的優惠商品。
美國企業也從中獲益。使用進口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制造商,因投入成本降低而更具全球競爭力。比如,一家美國公司可以購買低成本的中國零部件來降低生產成本,維持產品價格,并有可能雇傭更多工人。
“大多數關于‘中國沖擊’的研究,都沒有考慮這些對生產者或消費者的積極影響,”文章強調,“但任何對中國影響美國的公正評估,都必須將這些因素納入考慮。”
除了人的因素,文章還提醒道,在討論所謂“中國沖擊”時,還應與重塑制造業的另一重大因素結合起來看——自動化趨勢。
文章指出,即便美國以某種方式切斷與中國的進口貿易,許多工廠的崗位仍會流失。因為這些崗位實際上是被機器和軟件取代的,與中國進口并無關系。一項常被引用的分析顯示,21世紀頭十年流失的制造業崗位中,約88%是因自動化等方式帶來的生產力增長所致。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達龍·阿西莫格魯的發現,也能證明這一點:1993至2007年,美國和西歐運行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增長了三倍。在此期間,美國工業機器人的普及,導致了36萬至67萬個崗位的流失。
因此,在所需商品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自動化的普及必然會導致美國工人崗位的減少,“無論商品是否來自中國”。
在文章結尾處,赫克曼直言,將美國就業問題歸咎于中國貿易的危險在于,美國在做出錯誤判斷的同時,還在尋求一個錯誤的解決方案。
對于美國特朗普政府以“拯救制造業”為名動用關稅手段,文章批評道,“通過加征關稅以扭轉乾坤的做法,是一種代價高昂的療法。“
“更何況,這毛病從一開始就誤診了。”
支持自由貿易原則的赫克曼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堅定反對者。據美媒《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等4月報道,赫克曼與另外24名美國經濟學家,共同發起一項“反關稅宣言”的聯名簽署活動,呼吁美國各界反對特朗普有害的關稅政策,指其政策具有“誤導性”,并警告稱這可能導致美國“自找衰退”。
5月12日,中美發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在90天內將稅率下調115%。5月14日,中美最新關稅已實施。
赫克曼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很高興中國能在關鍵時刻敢于對抗美國,站出來對所謂“對等關稅”說“不”。他認為,中國經濟充滿活力,試圖孤立中國的做法不會得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