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道稱,當地時間5月27日,印度防長杰納特·辛格批準了該國隱身戰機設計方案,標志著項目實施進入原型機研發階段,初始計劃投資1500億盧比(約合17.6億美元)。
外媒指出,此舉或與幾周前的軍事沖突有關,是印度新一輪軍備競賽的重要組成部分。
印度隱身戰機全尺寸模型。圖/印度《金融快報》
據悉,印度新型戰機的官方稱謂是“先進中型戰斗機”(AMAC),屬于第五代雙發隱身戰斗機,2024年立項啟動。
印度《金融快報》稱,按照設計指標,AMAC重27噸,將采用融合傳感器、內置武器艙、超音速巡航等先進技術與航電設備,可大幅提升印度空軍戰斗力。
印度軍工管理部門設定2035年為AMAC最后交付期限。另據“今日印度”網站援引一位印國防部高官的話,稱首架原型機將于2028年亮相。
而縱覽全球五代機研發歷程,從設計構思到列裝部隊,無不需要相當長時間。
以美國F-35為例,前期預研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歷經多次試錯、驗證和競標,直到2001年最終選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方案。
此后F-35原型機研制波折不斷,曾曝出機身易開裂、攔阻鉤不可靠、頭盔顯示器故障等諸多問題,機載軟件也被發現存在遭網絡攻擊和泄密風險的漏洞。
折騰到2015年7月,美軍首個F-35中隊才正式成軍。而美國《財富》雜志披露,截至2023年,預算2000億美元的F-35項目已超支80%,服役時間也比原計劃推遲了10年。
可見,想躋身全球“五代機俱樂部”并非易事。在此過程中,研發國的技術儲備、資金投入和管理能力,都將經歷嚴苛考驗。
雖然印方雄心勃勃,但有分析指出,AMAC面臨的挑戰十分艱巨,需要攻克隱身結構、推進系統、航電設備、作戰數據鏈等多道工程和技術難關。
比如新型戰機的“心臟”——推進系統,印方計劃搭載2臺國產航空引擎,即研發30年未果的GTRE GTX-35VS渦扇發動機。
該發動機原本為印度國產“光輝”輕型戰斗機配套設計,但自1996年研制啟動以來,由于體量超重、推力不夠,以及可靠性、安全性、適航性未達標,被印度軍方拒絕使用。
項目開支也是一再追加,從起初的5.4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64億美元,估計目前花費可能已達上百億美元。
印度國防部還發布新聞稿,將“外方拒絕提供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材料”列為項目延遲的重要原因。
而就在宣布研發五代機的同時,印度“光輝”戰機的制造近日也陷入停頓。對此,印方同樣歸咎于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交付噴氣發動機“太慢”。
原標題:《印度想10年造出五代機?外媒:難度相當大》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