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守護少年的微笑# 全網征集活動中,
一個個溫暖的故事正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而在上海長寧,這里的法治守護故事,
早已跨越 41 個春秋,
書寫著未成年人保護的傳奇篇章。
1984年10月,中國第一個“少年犯合議庭”在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長寧區法院)成立,開啟了中國少年司法制度的先河。2024年正值少年審判制度四十周年之際,長寧區法院打造了“中國少年司法發源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走進教育基地的孩子,都能全方位感受長寧區法院少年審判40年的光輝歷程和探索,零距離、沉浸式走近法官、貼近法律,感悟法律魅力、感受法治文化。
41年來
長寧區法院在未成年人普法教育領域
持續深耕
每一次創新、每一次突破
都在未成年人心中播撒法治種子
為法治中國建設筑牢根基
1989年8月
長寧區法院與長寧區婦聯攜手創辦全國首個家長學校——“為孩子父母學?!?。36年間普法形式和教學方法逐步多元化,將家庭教育指導從最初的“點狀”授課逐步升級為“面狀”的系統性支持,至今已舉辦65期,累計參訓學員逾7000人,接受咨詢8000余人次,在調和家庭矛盾、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1年起
長寧區法院連續舉辦“青少年法治夏令營” “公眾開放日”等品牌特色普法項目,為孩子們奉送一道道形式豐富多樣、內容精彩紛呈的法治教育“套餐”。從司法警察工作演示,到暑期安全課,再到法治知識競賽……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2021年6月
長寧區法院的法官走進國際學校,開設了全國首堂英語法治課。此后,這一特色涉外法治教育形式持續開展,成為外籍學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了解中國法律知識的重要途徑。長寧區登記外籍人口數量占上海市比重超1/5,如今,這里的外籍未成年人持續沐浴在中國法治的陽光下。曾有國際學校的學生向長寧區法院送上精心制作的中英雙語海報,表達對中國法律的敬畏與尊崇。
2023年4月
長寧區法院打造了 “菁菁議事廳”,為未成年人提供了專屬的“協商議事”平臺。在這里,未成年人不再被動接受保護,而是從“課桌后”走向“臺前”,主動發聲。他們圍繞法律與社會議題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金點子”,為中國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貢獻少年智慧。在指導下,長寧區一名中學生通過“菁菁議事廳”提出的立法意見,被全國人大常委會采納,并被吸收進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
2025年5月
“為孩子法治劇場”上線,這是普法宣傳方式的又一次創新。該平臺運用微視頻等新媒體傳播載體,聚焦與未成年人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和社會熱點,通過真實案例的場景演繹,結合法官的專業解讀,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生動的實踐指引,讓法治理念精準觸達未成年人內心。
總出品人:王錦亞 張守增 何江 范晉帥
總監制:張偉剛 劉吟秋 安克明 劉曼 丁珈 李潔 徐丹
策劃:張立葉 孫凡
統籌:張立葉 柳杰 孫凡 沈洋
執行統籌:王俏 張瑾 程維 趙藝璇
執行參與:馬欣 于淏淳 王俏 邢巖 尚軼 王譽霏
技術參與:周欣 李金華
文字:張立葉
內容來源: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
編輯:張立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