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一座百余年來,始終與電影交融共生的城市。這里不僅是國內最早放映電影的城市之一,更在100多年前就拍攝了城市宣傳短片。近年來,無錫走上一條現代電影工業化發展之路,成為聞名遐邇的電影名城。
近日,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電影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電影創作、企業管理、技術研究等領域的一線工作者、機構負責人等,圍繞著《哪吒2》啟示錄、電影經濟和經濟政策、新主流電影交流談等方面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現場,無錫經驗受到關注。
當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追問“如何讓電影與城市共生長”,無錫率先構建起涵蓋金融、科技、人才的政策生態系統,全方位推動電影高質量發展,背后的密碼或許是持續領跑的關鍵。
邀約電影人走進無錫
成為無錫電影的“最佳合伙人”
論壇上,中宣部電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長毛羽在致辭中指出,要推動電影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加重視電影的“好看性”,注重文學劇作;更加重視電影人才培養,打造良性循環的市場土壤;更加重視研究、尊重市場規律,研究優化檔期安排;更加重視電影經濟,促進多元化融合;更加重視電影科技,提升工業化制作水平;更加重視中國電影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更加重視培育支持電影環境發展建設,吸引更多海內外投資。
無錫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秋峰以“擦亮無錫電影金字招牌 書寫太湖之濱光影傳奇”為題,邀約電影人走進無錫、了解無錫,成為無錫電影的“最佳合伙人”。從百年電影搖籃到現代工業標桿,無錫正以政策、科技、人才為驅動,不斷探索“光影傳奇”。
論壇現場,李秋峰邀約電影人走進無錫
無錫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電影也成為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文化標識:
無錫是國內最早放映電影的城市之一;1917 年,在全國率先拍攝《無錫風光》城市宣傳短片;1987年起,三國城、水滸城等央視影視基地落戶無錫,開創了國內“影視拍攝+旅游”的先河;2012 年,部省共建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大力發展“科技拍攝+數字制作”,走上一條現代電影工業化發展之路。
“打法”與“布局”
貢獻電影強國的無錫力量
建設電影強國的新征程上,無錫有著怎樣的“打法”和“布局”?
記者了解到,目前,無錫正著力健全現代電影工業體系,為中國電影貢獻無錫力量。
以精品生產為根本,讓更多無錫出品的好作品走向世界,實施“全國青年劇作計劃”,提供“創作—孵化—投拍”全流程支持,助力青年電影人成長成才;以科技創新為牽引,構建“1+3+N”影視基地格局;以“影視+”為動力,做強影視 IP 延伸鏈、價值鏈,積極培育周邊經濟、粉絲經濟,構建海內外雙向傳播機制,讓無錫電影成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4月29日,2025全國青年劇作計劃在無錫啟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雄厚工業基礎的加持下,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的策略效果明顯: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集聚800余家影視企業,建成全國首個5G智慧虛擬攝影實驗室、最大影棚及巨幕拍攝屏,參與制作《流浪地球》《長津湖》等爆款影片。無錫出品的《封神第一部》斬獲“五個一工程”獎、華表獎、金雞獎“大滿貫”。
“真金白銀”“真招實策”
打響“無錫電影”金招牌
據悉,今年4月無錫制定出臺《關于推動無錫市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最大誠意”打造影視創業沃土:設立電影產業資金,對影視科技研發、重點實驗室的設立給予獎勵;通過現金補貼聯動大運河文旅基金、華萊塢文化基金,為產業全域發展注入動能;構建“策劃—拍攝—發行—IP衍生”全鏈條服務,同時,“太湖人才計劃”為引進電影人才提供支持,讓無錫成為影視人的“生活家園”。
無錫經驗緣何受到關注?
在歷史與未來的坐標系中,無錫率先破解了文化傳承的產業化命題;在政策與市場的共振頻率里,無錫構建起電影工業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在個體創作與工業體系的對話場域,無錫提供了藝術與科技雙向奔赴的方案。
或許,我們能從無錫的歷史厚度、產業高度、創新銳度里,讀懂這座電影名城在建設電影強國新征程上的堅實腳步。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王子揚 鄭文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