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在皖南事變后為何被任命為新四軍代軍長?
其實,這不是中央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毛澤東等人經過慎重考慮后作出的重大決定。
在新四軍軍長葉挺被俘后性命無虞的情況下,由陳老總出任新四軍代軍長,其實是眾望所歸。
這是源于陳毅深厚的革命資歷、卓越的軍事政治能力以及事變前的關鍵貢獻所致。
在皖南事變前,陳毅在新四軍中的核心作用就已經顯現:
一、陳毅在毛澤東確定的東進戰略中顯示出其對于時局的掌控力。
1938年毛主席下令新四軍東進,新四軍內部意見不一,陳毅力排眾議,并且率部挺進蘇南,創建茅山根據地,打破了“平原不可游擊”的論調,為新四軍開辟了最重要的戰略支點。
二、陳毅在統戰上也顯示出過人的破局能力。
1940年,陳毅指揮黃橋戰役,以七千兵力殲敵萬余,巧妙運用“聯李孤韓”策略分化蘇北各派勢力,奠定了“一戰定蘇北”的局面。
三、陳毅力主執行中央“向北發展”方針顯示出他過人的戰略眼光。
在黃橋戰役之后,面對蔣介石和顧祝同的壓力,陳毅力主執行中央“向北發展”方針,率先移師蘇北,為新四軍與八路軍南下會師打開了通道,也使得陳毅率領的新四軍部隊成功地避開了皖南事變。
這是陳毅被任命代軍長在新四軍方面的中央考慮。此外,在資歷上,陳老總也完全夠格擔任新四軍軍長。
在新四軍之前,陳毅參加過南昌起義,是井岡山紅四軍元老,又是八年南方游擊戰的領導人,在政治上,他始終堅定執行中央戰略,與毛澤東的方針高度一致。此外,他還當過紅軍軍長、江西軍區司令員,兼具軍事指揮(游擊戰/運動戰),還有高超的統戰斡旋(爭取士紳、瓦解頑軍),在政權建設上也很有一套,可以說具備全面的領導人才能。
在皖南事變后軍部癱瘓,陳毅又顯示出老革命家的擔當,在蘇北高舉新四軍的大旗,最終整合殘部(收攏新四軍江北部隊、聯動南下八路軍),成為了這支抗戰勁旅的主帥。
因此,無論是從能力還是威望、魄力、資歷,陳毅都是名副其實的新四軍領袖,由他來代理軍長完全是名至實歸。
陳冠任暢銷書《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精彩記述了黨中央為何選擇陳老總擔任新四軍代軍長的來龍去脈。該書為出版社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友情提示:已現盜版,請到正規書店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