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花得多掙得少,蒙古國的“日子”,過得不太好。
恰好這時候又搞起了“公民請愿”,超過4萬人要求蒙古國總理下臺,美國的“稀土計劃”還有機會嗎?
日前,一張照片在蒙古國引起了“大混亂”。
照片上的東西很簡單,就是一些首飾包包奢侈品,只不過收禮物和發照片的人身份非同一般,她是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的“準兒媳”。
在奧云額爾登兒子本身沒有穩定工作和收入來源、蒙古國公務員家庭收入不高的情況下,“準兒媳”曬出了這么一堆東西,這不禁讓大家疑惑,
“你們哪來這么多錢?”
很快,蒙古國民眾就自發地給這個問題“寫上了答案”:過得這么紙醉金迷,收入來源又講不清楚,多半是和腐敗有關。
于是,在短短一旬時間里,就有超過4萬人自發聚集到了首都烏蘭巴托的成吉思汗廣場,發起“手袋抗議”。
他們要求嚴查相關問題,且總理奧云額爾登要從目前的職位上“退下來”。
整個蒙古國也就不過350萬人,超過4萬人的抗議,足以看出民眾們到底有多憤怒。
從表面看,這只是一張照片引發的執政危機,可真相遠沒有這么簡單,“民眾生活苦”、“企業生存難”才是這場下臺風波“始作俑者”。
首先,是民眾生活苦。
前不久,蒙古國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收支情況。
說實話,不太樂觀,一般性收入只有17.24億美元,支出卻達到18.22億美元,財政赤字“近億”,對蒙古國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比財政赤字更可怕的,是蒙古國預算收入在飛速下跌—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超過16%,這深刻揭示了蒙古國經濟發展不景氣。
整體經濟不行,那民眾自然也就沒錢,根據此前的數據統計,蒙古國人均年收入僅有3000多美元,貧困率長期處于30%到40%之間。
明明坐擁“金山”,礦產資源、畜牧資源豐富,民眾卻吃不飽,屬實也算罕見。
其次,是企業生存難。
五年前,蒙古國只有17.6萬個體工商戶,截至去年底這一數據已經漲到了24.7萬,增幅超過40%,這充分說明了當地人的工作和創業意愿。
然而,不是有態度就能干得好的,上面注冊的24.7萬個體工商戶里,有將近20%還沒起步,將近35%暫時停業,剩下的才是穩定運營狀態。
究其原因,蒙古國的營商環境太差了,政府機構之間協調難、市場資源有限以及外匯匯率波動大,讓營商者們苦不堪言。
不過最讓他們無法忍受的,還是日益沉重的稅收負擔。
2023年,蒙古國居民和企業稅收還只占到國家年度預算的38%,2024年這一數據就漲到87%,這里面企業是大頭,很多企業都因為無法承受壓力倒閉了。
民眾和企業“積怨已久”,早晚需要爆發的,此次的“照片”不過是導火索罷了。
事情發生后,奧云額爾登表明“會證明兒子收入的合法性”,不過當下還沒看到這件事的后文,擁有“罷免權”的議員們,也大多處于觀望態度。
如果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議員“聯合上書”,并在審議會中得到超過一半議員支持,他們的確是可以罷免奧云額爾登的,只要一個月內選個新總理就行了。
只不過,這對于美國來說就不太友好了?!芭c美親昵”的奧云額爾登要是不在了,他們從蒙古國購入稀土“打破中國封鎖”的計劃,不就徹底落空了嗎?
奧云額爾登對于美國“進步路線”的推崇是不加掩飾的,他曾在美國學習兩年,結識不少政治人物,回國任職后也一直想把這份友好關系推行到國與國之間。
像2018年蒙古國與歐盟的能源合作。
從表面上看是蒙古和歐洲國家的事情,前者向后者輸送化石燃料能源,換取歐洲投資解放財政壓力,可實際上,這更是美國需求。
由蒙古國給歐盟國家提供能源,一來可以淡化俄羅斯影響力,二來也能補全歐盟產業鏈,讓美國在地緣競爭中獲利,“打壓對手,收攏小弟”。
蒙古國和美國的稀土合作,同樣也是如此,此前蒙古國發現了稀土儲量超過2億噸的礦藏,美國“聞著味”就去了,并且達成了共同開采稀土的計劃。
為此他們甚至還匆忙簽訂了一份《開放空域協定》,就是怕中國“攔著”,可是有用嗎?沒用。
對于完全被中俄“夾在中間”的內陸國蒙古國來說,沒有中俄“點頭”,提供物流網絡,它東西根本運不出去。
尤其是今年4月關稅戰打響之后,中方對稀土的管制更嚴格了,直接把16家美國實體列入了出口管制管控,多部門聯合開會嚴查“稀土走私”。
這一背景下,美方想通過中方渠道獲取稀土資源,難度已然比之前高了不少,要是奧云額爾登這個“親美”總理再下臺,美國稀土計劃說是徹底破產也不為過。
誠然,蒙古國內有一些反抗議者認為“頻繁更換政府對國家發展不好”,不支持攆奧云額爾登下臺。
蒙古國也沒有總理因為廣場抗議而被罷免更換的先例。
可這對美國來說也算晴天霹靂了,畢竟在稀土領域他們也算是“頻聞噩耗”,幾近走投無路了—
中國展開管制,美國和其他國家湊不夠,自己生產吧,技術又跟不上,短期內根本無法自給自足。
其實,美國要是真想解決稀土供應問題,還是應該擺正自身態度,和中國“好好談”,而不是寄希望于和蒙古國合作,搞什么稀土計劃。
說到底,就算奧云額爾登平穩度過這次風波,美國所謂的稀土計劃就能成功嗎?
大概率還是不行,畢竟蒙古國還得考慮我們這個“最大貿易伙伴”的感受。
沒有中俄“點頭”和幫助,蒙古國想將稀土“藏寶圖”變成稀土寶藏,差得遠呢。
參考資料:
《袁野:奔向自由之后,腐敗何以成為蒙古國的不治之癥》 觀察者網
《2025年一季度蒙古國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6.2%》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蒙古國私企困境:稅負沉重,發展受阻》
《針對蒙古總理的抗議活動可能導致政府改組》美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