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作者/編輯: 哲南卡
| 分類: 哲叔聊國際風云
一夜之間,日本政壇變天了。
7月20日,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公布,執政聯盟自民黨和公明黨慘敗。
3天后,一直堅持不辭職的石破茂宣布8月底辭職。
不止如此,這次選舉中,日本極右翼政黨迅速抬頭,山雨欲來風滿樓。
01
日本國會參議院議員任期6年,每3年就要改選半數席位。
這次參議院選舉,有522個候選人競爭125個席位。
自民黨和公明黨構成的執政聯盟,在這次參議院選舉的125個改選席位里只拿到47席,和兩黨改選前總共擁有的66席相比,席位暴跌了快30%,這是自民黨1955年成立以來的最差戰績。
不僅如此,執政聯盟在眾議院總席位也降到了不足半數(目前為122席)。
這是自民黨組建后,所領導的執政聯盟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丟失半數席位。
日本議會
在野黨那邊,立憲民主黨保住了自己的22個席位,國民民主黨從改選前的9席,一下子漲到了22席。
最讓人沒想到的是,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參政黨,從改選前的1席暴增到了14席。
選舉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物價與加息的雙重影響,讓民生相當崩潰。
超微利率時代,讓日本人養成了向銀行“借錢”的習慣——2023年,日本家庭的負債首次超過了收入,這讓利率對日本民眾的影響非常明顯。
要知道,日本有70%的房屋貸款是浮動利率的,銀行一旦加息,每個月的還款金額馬上就會大幅上漲。
即使沒房貸的年輕人也是重災區——日本29歲及以下的年輕人平均負債992萬日元(約46萬人民幣),比十年前漲了三倍。
加息后,年輕人沒辦法只能減少在娛樂、社交等方面的開銷,苦不堪言。
日本的物價對進口的依賴程度相當高。
日元一直貶值,導致進口成本大幅上漲,物價自然也跟著飆升。
5公斤的大米價格從去年的2000日元猛漲到3688日元,漲幅超過80%。
雞蛋的批發價格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就漲了40%,玉子燒都快要變成一種奢侈品了。
日本物價大幅上漲、央行加息讓民眾生活壓力大增,這確實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可石破茂的應對讓民眾非常破防。
石破茂
石破茂在2024年眾議院選舉的時候,也大力承諾“提高民眾收入”和“抑制物價上漲”,可實際情況是,物價繼續上漲,民眾實際收入的增長根本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當便利店打折當成了午餐標配,夜宵只剩清水煮掛面的時候,民眾的不滿自然就變成選票,狠狠甩自民黨耳光,
另外,為了達成日美關稅協定,石破茂答應日本向美國開放大米市場,這觸動了日本農協的根本利益,讓這個掌控自民黨三成票倉的勢力直接反水。
在農協鼓動下,自民黨在傳統農村選民聚集的地方一下丟了17個席位,民調顯示,農業地區對自民黨的支持率暴跌了超20%。
日本農協
以前穩如泰山的“票倉”瞬間崩塌,成了壓垮選舉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這里,正常來說,石破茂應該辭職,因為達不到議會多數席位,首相就可能被罷免。另外日本政治有背鍋文化,只要出現重大失利,就一定得有人出來承擔責任。
以往日本首相稍有不順,就很容易受到黨內壓力而選擇辭職,所以安倍上來之前,日本才會出現十年間換了八次首相的情況。
但石破茂在選舉后(7月21日)還是表態堅持繼續執政,因為日本的在野黨也是一盤散沙。
雖然在野黨加起來是達到了過半數的126席位,但這些席位是分散在8個政黨里,還有無黨派席位有15席左右。
這些散亂的在野黨,基本還是各自為政,大家理念不合,很難聯合在一塊。
這給了石破茂短暫的機會和底氣,
但才過了不到3天(7月23日),石破茂就宣布8月底辭職,這是為什么?
02
7月22日,東京永田町上空,籠罩著一片肅殺之氣。
首相辦公室依然亮著燈,石破茂手中的筆格外沉重——手邊的這份美日貿易協定,可能是壓垮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國宣布:日本向美國開放大米等農產品市場,美國把對日本的關稅從25%降到15%,日本還要額外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
特朗普
這表面風光的外交辭令掩蓋著殘酷真相。
美國將關稅從原定的25%降至15%,這看似美方的讓步,實則是一種拉攏手段,讓日本在表面上獲得了一定的“優待”,來維持雙方的盟友關系。
但另一方面,美方要求日本投資美國本土5500億美元,這一要求帶有明顯的壓迫,實際上是赤裸裸的經濟勒索。
這種“拉擊結合”的策略讓日本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接受協議,意味著要承受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和尊嚴上的傷害。
不接受協議,就可能面臨美方更嚴厲的貿易制裁,對本來就脆弱的日本經濟造成更沉重的打擊。
面對強勢的美國,日本沒足夠的勇氣和底氣,只能選擇讓步。
不過就算15%的關稅確實不算高,但比以前日本汽車享受的2.5%稅率還是高多了,這對日本汽車出口影響還是相當大的。
日本汽車
日本對美國5500億美元的投資,相當于日本全年GDP的10%左右,利潤還必須留在美國,如此大規模卻不賺錢的投資,對日本國內經濟發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另外,對美國開放大米市場,也是越過了日本經濟自主的最后一條底線。
二戰以后,日本遭遇過嚴重的饑荒,糧食安全被視同國家生存的底線。
可是現在卻不得不把主糧命脈交到別人手上,失去了對糧食定價的主導權。
失去了糧食自主權這個重要的戰略支撐,日本在與美國的博弈中將更加被動,在涉及國家利益的決策上也會受到更多限制,想要實現經濟和政治上的真正突圍,變得難上加難。
美國打算對日本征25%汽車關稅的時候,石破茂曾強硬表示“絕對不往后退”,可到最后卻接受了15%的稅率,還開放了大米市場,讓日本媒體諷刺“滑跪的速度驚人”。
石破茂的滑跪未能換來喘息,
自民黨內最大的麻生派率先行動起來,麻生太郎明確說:“不會允許石破茂繼續執政”,“逼宮”的態度相當明確。
日本各地方支部也聯名要求石破茂辭職。
巨大的民生壓力,外交的挫敗,加上內部分裂,最終讓石破茂決定結束自己9個月的首相生涯。
但石破茂還留了個后手,宣稱在8月底之前辭職,表面上看是在拖延,實際上是相當巧妙的“時間差”。
當下石破茂面臨的壓力相當大,在野黨已經揚言要提出內閣不信任案,而黨內正遭到重重逼宮。
如果7月辭職,在野黨必定會在8月臨時國會提出內閣不信任案,一旦通過,石破茂將成為日本首位被罷免首相,同時遭到黨內黨外的雙重清算,政治生命徹底終結。
麻生太郎
如果拖到8月國會夏季休會(到9月初),議員們離場回家鄉,在野黨不能提交不信任案,黨內逼宮的勢頭也自然會變弱了,攻擊的窗口也就自然關閉了。
近段時間,石破茂罕見拜訪了麻生太郎、菅義偉、岸田文雄這三位前首相,被日本媒體稱作“低頭請教”。
這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心腹高市早苗接班做準備,避免麻生派去扶持其他人(比如極右翼的小林鷹之),也防止自己辭職后被徹底邊緣化,保留在黨內的影響力。
而8月沒有國會議程,能夠讓黨內的派閥大佬有充足時間磋商權力分配。
石破茂這是在利用時間換空間,努力在自民黨權力洗牌中實現“軟著陸”,避免自己成為日本“恥辱退場”的范例。
這場以退為進的掙扎,體現出日本政客在美國壓迫之下的卑微:不但要承受經濟主權被減弱帶來的后果,還得在不同派系的紛爭中茍且求生。
自民黨正深陷內杠,一股更危險的暗流已經冒了出來。
參政黨——這個成立才5年的極右翼組織,在參議院選舉中席位從1個一下子漲到14個,成了第四大黨。
參政黨的頭領神谷宗比的口號“日本人優先”,吸引了30歲以下年輕人10%的支持率。
神谷宗比
這個參政黨的主張相當離譜,隨便列舉幾個如下:
首先是尊皇復辟:要求全民無條件效忠天皇,刪除教科書對戰爭的“反省內容”,聲稱其“傷害民族感情”。
然后是否認歷史:公然質疑,甚至否認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事實,美化侵略戰爭為“自衛”或“解放亞洲”。
接著是擴軍備戰:將神風特攻隊標志印上海報,主張廢除和平憲法第九條,把自衛隊改名為“國防軍”。
最后是排外鎖國:煽動“移民威脅論”,要求驅逐外國人,主張日本第一,一切以大和民族的利益為主。
這種極端思潮的膨脹絕不是偶然。
當經濟停滯、大國光環褪色的時候,日本人就會將失落轉化為排外狂熱,把極右翼的嘶吼當作救世良方,這是有傳統的。
歷史的輪回總帶著血腥味。
當參政黨黨首神谷宗比揮舞“日本人優先”旗幟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日本軍國亡靈的還魂,還有東亞和平的震顫。
幸運的是,這一次我們的戰爭潛力正處于人類歷史新的高峰,我們有能力粉碎一切的冒險主義。
如果有些國家不安分,我們不介意用東風快遞、055大驅、還有我們的航母戰斗群,去教這些蟲豸看清,什么是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