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故事
歷史記憶
1924年,唐山交大的一個房間里,一位青年燒掉了所有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從那一刻起,他不再是“曾通儒”而改名劉繼曾,一個注定被歷史銘記的名字,他的精神激勵著后人不斷奮斗前進。今天我們通過青白江區檔案館珍藏的檔案資料,一起走進劉繼曾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
從曾家寨子走出的革命者
用一生踐行“以身許國”的誓言
從懷揣夢想的北上學子,到秘密入黨點燃渭華起義的革命火種
1919年的夏天,18歲的曾通儒離開姚渡曾家寨子(現光明村)前往北京求學,那時的他并不知道,這場求學之旅會徹底改寫他的命運。在求學期間,他深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并滿腔熱忱地投身于愛國運動,在唐山交大,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于積極組織革命行動,他遭到反動當局的通緝,為了活下去繼續革命,他抹去“曾”姓,以母姓為盾,從此他叫劉繼曾,并于1925年9月,在劉伯堅的介紹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從鐵窗鐐銬下的鋼鐵戰士,到新中國講臺上播種理想的無聲園丁
1928年劉繼曾任陜東特委書記,與劉志丹等人共同發起渭華起義,起義失敗后,他代理陜西省委書記,領導地下斗爭,兩次被捕入獄,仍堅貞不屈,抗戰及解放戰爭期間,他以教育為掩護,繼續從事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他投身教育事業,歷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寧夏大學副校長兼黨委副書記等職,1975年病逝,享年79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