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號艦現身大連三號塢,龐然巨艦雛形初現
2025年7月15日,河南——一張新鮮出爐的19號艦建造照引爆了軍迷圈。大連造船廠內,這艘中國新一代航母正緩步推進,盡管進度似乎沒有“閃電般”迅猛,卻每走一步都足夠扎實。自年初騰空入駐三號船塢后,19號艦已完成兩個碩大的船體模塊拼裝,僅從厚重的船體側壁,一眼便知“這絕不是民船”。更有意思的是,船尾那柳葉形塢墩一擺上去,外行也得猜 分像航母了。
建造速度慢半拍,背后的玄機
與江南廠的“總段派”不同,大連造船廠選擇了“塔式流”打法。別看名字洋氣,本質講究“多分一口氣、細咽慢吞吞”。模塊比江南廠小了整整一大圈,而兩臺900噸的龍門吊,實力雖然不錯,但和江南那個1600噸的比起來就像用吉他彈搖滾,不如貝斯震得響。因此,哪怕19號艦從外觀上看起來進展緩慢,每一步琢磨得更精細,也不可小覷。最近安裝的彈藥艙蓋板和其布局順序,都暗藏著對吊裝硬件能力的權衡。
水線直壁與飛行甲板,數據揭示“不簡單”
本次前輔艙模塊的直壁式設計,是個“大胃王信號”:頂端寬度已接近43.5米,不僅比18號艦寬出兩米,甚至比福特級的40.84米還要闊綽。這意味著什么?按福特級的滿載排水量(101600噸)作參考,只能說,19號艦若把各項指標“拉滿”,12萬噸級至多也是合情合理。船體水線長度估算在340米區間,飛行甲板“凈長度”或將達到355米,放眼全球航母界都能排上前茅,這可是提前告訴全世界,中國新航母不再玩“補丁升級”,直接跳到新一層級。
模塊之爭:江南VS大連,誰更“現代”?
有趣的是,無論是江南的總段法,還是大連的塔式流,二者在制造邏輯上的分野其實映射著我國大型艦艇制造工業鏈的實力構成。江南廠的1600噸龍門吊適合猛砸重型大件,大連則偏向以“小步快走”迂回前進。如果說江南像是在下象棋,一步抓大子;大連更像圍棋,悄悄地“飄一手”,最終收網。
18號艦打下地基,19號艦全面重塑
眼下19號艦不再是18號艦的“孿生姐”,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重新設計。隨著水線寬度的全面超越,新艦型已不再需要在18號艦基礎上打補丁,換句話說,舊路走通,便可一路疾行。外形參考“航母樓”設計框架,使得每一個細節都充滿懸念,也讓人斑斑點點拼湊出未來中國藍水海軍的浩瀚輪廓。
巨艦背后的戰略縱深
我們這里聊的,可不只是鋼板尺寸增大那么簡單。例如配置更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更寬裕的機庫空間、更優化的動力單元布置……沒錯,從橫向對比來看,19號艦的技術躍升,意味著中國不僅在艦艇制造能力上有望向世界頭部陣營看齊,它背后帶來的戰略意味,則是新時代中國海軍走向“全球部署”大洋藍圖的深度前奏。
結局未定,坐等“開花結果”
雖然坊間對于19號艦還有諸多猜測,比如是否核動力、何時下水、未來命名等謎團仍未揭曉。但從目前三號塢的施工狀態、公開照片的信息量、以及同行對比分析,至少可以肯定:中國航母技術的臺階越邁越高。這不是閉門造車的瑣碎,而是在世界造船業舞臺準確地奏響中國重工業自信的新篇章。
誰說“慢工出不了細活”?看看大三號塢的19號艦,未來幾年,世界海洋注定會因它掀起新的風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