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又要集中備戰了,這次選在全運會預賽剛一落幕就抓緊時間召集人馬,說到底,這波操作就是為8月的亞洲杯沖刺做準備,但名單還沒官宣,關于誰能進、誰會被刷掉、誰狀態掉鏈子,球迷圈子里已經吵得不行,歸化球員的進展更是穩得讓人著急,連點實質性消息都沒有,按目前的節奏,真到了打亞洲杯那天,大概率又得全華班硬剛那些已經歸化發力的對手,這十年沒摸到冠軍的壓力,誰敢說不沉甸甸。
先說備戰節奏,這次男籃安排得算緊湊,7月在國內就有四場熱身賽,之后還要飛歐洲拉練,按理說,這種高強度集訓對磨合陣容、儲備體能很有好處,畢竟亞洲杯這種大賽,拼的不只是誰能進攻爆發,更拼誰能頂住壓力、誰能站到最后,球隊得有底氣,體能儲備和場上默契都是硬通貨,但話說回來,每次集訓前吹得挺好,真正到了大賽,臨場掉鏈子的事也不是沒見過,老球迷都懂,紙面實力和場上表現,隔著不少東西。
說到名單預測,這屆12人大名單基本框架已經很清晰了,后衛線趙繼偉、趙睿、胡明軒、廖三寧,鋒線張寧、張振林、曾凡博、崔永錫、朱俊龍,中鋒周琦、胡金秋、楊漢森,乍一看,這些名字確實代表了現階段國內最能打的陣容,尤其是鋒線和內線,身高臂展都不差,配置上也不算吃虧,可問題也一堆,三人恐難入選的話題這兩天熱度很高,徐杰、孫銘徽、張鎮麟,誰落選、誰掉隊、誰狀態低迷,掰開揉碎說,真不是拍腦袋的結果。
徐杰大概率要落選,這其實不意外,他的短板太明顯了,身高只有1米78,臂展還不如身高,站立摸高也沒優勢,打CBA還能靠速度和靈巧混一混,到了國際賽場,遇上高大后衛,防守端一錯位就是活靶子,進攻端也容易被限制,穩定性這東西,光有手感還不夠,身體條件在硬仗里就是天花板,你說讓他去跟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后衛對噴,真有點強人所難。
孫銘徽的問題就更典型了,外線投射不穩定,情緒控制也拉胯,打順了是殺瘋了的節奏,打不順就容易急躁,外線沒威脅,對手就敢放投防突,直接把他的進攻選擇鎖死,球迷都知道,孫銘徽有能力,但體系球員這事兒,光有能力不夠,得適應團隊,得能在低迷時頂住,還得帶動隊友,他無球時參與度低,進攻容易卡殼,這點在上屆國際大賽就暴露得很明顯,防守再積極,進攻端一旦被放空,對面就敢賭命。
張鎮麟的情況說起來讓人唏噓,賽季初一度被捧為“鋒線希望,但狀態下滑得太快,傷病、體能透支、技術調整、心理壓力,這些因素疊一塊,直接把他打回原形,場上表現起伏太大,關鍵場次容易掉線,打順了能爆發,打不順就容易隱身,這種不穩定性,教練組肯定要權衡,當然,如果他能徹底康復、調整心態,未來還是有希望重回巔峰,但就現在這個節奏,想進大名單,難度不小。
歸化球員這事,真是說爛了,球迷等得心累,官方也沒啥實質性回應,亞洲杯前基本沒戲,這就意味著,中國男籃又要靠全華班硬剛強敵,看看小組對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關島都沒歸化球員,其余對手可都盯著歸化這條路發力,這里不多說什么民族情懷,純從競技層面講,歸化是大勢所趨,別人都在升級裝備,我們還在原地打轉,壓力可想而知,十年沒摸到亞洲杯冠軍,不是沒原因。
熱身賽和拉練是積累默契的好機會,但也別忘了,國內聯賽和國際大賽的強度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球員的臨場應變、抗壓能力、團隊協作,這些才是關鍵,過去十年,每逢大賽,我們不是輸在天賦,就是倒在細節,球迷吐槽歸化慢、體系不穩,也不是沒道理,畢竟看著別人一路升級,自己還在原地踏步,怎么不急。
說到底,這屆亞洲杯,男籃壓力山大,外有歸化潮流,內有陣容變動,三大主力去留成謎,歸化球員基本無望,所有人都明白,這又是一場硬仗,球迷當然希望爆冷、希望逆襲,但理性來說,能沖進四強就算完成任務,至于冠軍,那是十年未解的執念,誰不想圓夢,但現實總歸骨感,誰能頂住壓力、誰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這才是最該關注的焦點。
最后一句話總結,中國男籃這波全華班出戰,既是無奈,也是機會,既然歸化等不來、外援靠不住,就只能把希望留給自己,球迷不需要口號,需要場上真刀真槍的硬碰硬,亞洲杯能不能破局,關鍵還是看這批人能不能頂住時代賦予的壓力,別再讓球迷等下一個十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