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瑩又成了焦點,倒不是因為她又打出什么逆天數據,恰恰相反,這段時間她沒法上場,甚至連合練都沒有,鏡頭前孤身一人訓練,還罕見落淚,這一幕誰看了不動容——但問題來了,中國女排在她缺陣的情況下,主攻線換了新組合,球隊整體磨合得不錯,大家會不會真的適應了沒有李盈瑩的日子,這才是接下來最值得琢磨的地方,李盈瑩的主力位置到底有多穩,外界的討論聲從未停過
先說受傷這事,大家都知道李盈瑩在排超對陣上海女排的時候崴了腳,傷得不輕,后來動了手術,康復周期拖了好久,甚至比同時期受傷的王云蕗還要晚復出——你說巧不巧,王云蕗都已經跟北京女排開始有球訓練了,李盈瑩這邊還在總局訓練中心單獨恢復,19人大名單里就剩她一個人沒跟隊,孤獨感拉滿,這不是擺擺pose、拍拍視頻那么簡單,背后是漫長的康復和心理雙重壓力,鏡頭前落淚其實挺真實,球員受傷誰都怕,但最怕的是看到隊友們一個個狀態正好,自己卻只能在邊上看
說回現在的主攻線組合,吳夢潔和莊宇珊搭檔,一個是新銳,一個是逐漸成熟的小將,兩個人打下來,場面上說不上炸裂,但也絕對不拉胯,尤其是莊宇珊,適應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吳夢潔雖然偶有亮點,但關鍵球能力和李盈瑩比還是有明顯差距,說白了,如果李盈瑩健康歸隊,首發基本還是她的——但這里就有個新話題,球隊磨合得越來越順,大家都在找自己的節奏,李盈瑩如果突然回歸,節奏會不會被打亂,教練組敢不敢讓她一上來就重回核心,這可不是拍腦袋能決定的事
其實我們都知道,李盈瑩的個人能力在國內幾乎沒有對手,進攻手段豐富,經驗老道,放在國際賽場也是妥妥的強點,這也是為啥土耳其的加拉塔薩雷女排一直等她最后的決定,甚至傳聞袁心玥也要去費內巴切,兩人要是能一起出國打球,這對中國女排和球員本身都是好事,只不過,對于天津女排來說,這可就是“丟了最強得分點,怎么補,怎么調配,李珊要頭疼了
外部環境也不是完全一片風平浪靜,土耳其媒體那邊隔三差五就爆點消息,國內球迷也不是省油的燈,什么“主力不主力“核心地位穩不穩之類的話題,已經成了各大論壇的流量密碼,李盈瑩的康復進度每更新一次,評論區就能炸鍋一輪,有人覺得她一回來就能carry全隊,也有理智派說,傷病后狀態恢復是硬傷,別太高估短期影響力,大家都在等她回歸的那一刻,但誰也說不準,那會兒的李盈瑩到底能不能直接重啟“無解輸出模式
場外的關注度這么高,場內的實際狀況也沒閑著,這一波主攻線的新搭檔其實給了教練組不少選擇空間,張籽萱小二傳的表現也被頻繁提及,后攻傳球次數明顯增多,配合流暢度提升,蔡斌一個周期的后攻戰術都沒現在一場比賽多,說不定這就是中國女排未來進攻的新模板,李盈瑩回歸后能不能和新體系無縫對接,這還真不好下定論,畢竟,傷愈歸隊后節奏感和配合默契很難一夜之間找回來
李盈瑩這次國家聯賽三站大概率全部缺席,總決賽能不能上還得打個問號,主要問題還是沒跟球隊合練,單兵訓練再努力,也比不上全隊系統磨合,恢復期有時候就是這么扎心,你想快點回來,身體卻不敢冒進,急不得,急了反而容易二次受傷,球迷們著急,教練組更著急,但康復周期誰都得尊重科學,李盈瑩的適應能力一直不錯,這也是大家還抱有期待的底氣
其實從李盈瑩受傷到現在,關于“主力位置穩不穩的討論一直沒斷過,有人覺得中國女排現在打法更活了,團隊感更強,也有人擔心缺了李盈瑩,關鍵時刻沒人能站出來解決問題,事實就是——現在這套陣容能打出好成績,李盈瑩回歸后怎么平衡個人和整體,怎么重新分配球權,怎么讓進攻更有層次,都是教練組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擺爛肯定不可能,但一味硬剛也不現實
當然,站在球迷角度,誰不希望李盈瑩早點滿血歸隊,誰不想看到她和隊友配合無間、國家隊成績更上一層樓,但競技體育的殘酷就在于,任何人都可能被新體系沖擊,李盈瑩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等機會來臨時,把握住,打出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這才是最真實的賽場邏輯
最后,無論外界怎么猜怎么議論,李盈瑩的能力和榮譽都擺在那里,主力位置說動就動?沒那么容易,但競技體育也絕不講情面,等她真正歸隊那一刻,所有爭議都得在場上見真章,球迷們等得起,李盈瑩也頂得住,這才是中國女排一直走下去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