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2025年5月6日,財信證券更新提交相關財務資料,該券商的IPO進程重新恢復為“已問詢”的審核狀態。同時財信證券還交出了2024年財報。其中營業收入達到40.45億元,凈利潤10.54億元。
但實際上,財信證券仍存在著一定的債務結構與流動性壓力以及合規漏洞與監管處罰頻發等問題。
天職國際違規被處罰,導致財信證券IPO進程二度中止;審計機構風波致財信證券審核延遲;2024年“315新政”及新“國九條”實施后,IPO審核標準大幅提升,券商投行業務面臨更嚴格審查;2025年市場環境趨緊,深交所一季度僅受理1家IPO申請,審核通過率持續走低,中小券商受罰嚴重。
雖憑借區域優勢和特色業務實現業績增長并重啟IPO審核,但在審計機構風波余波、嚴苛審核環境、監管高壓和行業整合浪潮的多重壓力下,更重要的是,從2023年下半年起,IPO的審批明顯趨嚴,對IPO的嚴格審查成為主流趨勢,作為一個地方性小券商,財信證券的上市前景尚不明朗。
01
內控管理問題頻發,面臨訴訟壓力
財信證券的前身財富證券成立于2002年8月,作為湖南省唯一的省屬國有控股證券公司,依托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的資源優勢,自成立初期便確立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
此后,財信證券不斷謀求發展,2020年11月,公司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增資擴股行動,通過老股東同比例增資25億元,注冊資本由39.65億元大幅增至53.09億元,總資產規模也達到370億元,為后續業務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1年,財信證券成功取得科創板做市商資格,2023年又獲批北交所做市資質,做市業務凈資本規模達到80億元,在業務資質和規模上實現了逐步提升。
在業務發展的同時,財信證券也在積極推進IPO進程。2025年5月6日,公司公布了2024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其營業收入達40.45億元,同比增長10.96%,凈利潤10.54億元,同比增幅22.84%,展現出一定的經營成果。
然而,財信證券的IPO之路卻充滿坎坷。2024年,受審計機構天職國際風險事件影響,其IPO進程兩度中止。當年8月,證監會查明天職國際在奇信股份2015-2019年年報審計中存在未勤勉盡責以及偽造、篡改、毀損審計工作底稿等違規行為,天職國際被暫停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并罰沒2707萬元,這一違規行為致使其擔任審計機構的眾多IPO項目中止審核,財信證券也未能幸免。
除了IPO進程受阻,財信證券在資產結構和業務運營方面也面臨諸多問題。從資產結構來看,年報顯示其資產中金融投資占比過高,金融投資資產占總資產比例達47.3%,總額接近300億元,而融出資金僅占11.9%,這種高比例的金融投資在市場波動時,有可能加劇風險。在業務運營方面,“珠江8號”資管計劃的風波一直懸而未決。
2016年,由財信證券管理的該資管計劃因越權投資高風險債券,造成本金、利息及交易費用損失。
2022年2月10日,桂陽農商行以財信證券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重大違約為由,向桂陽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財信證券及廣州農商行向珠江8號的委托資產托管專戶補足本金損失、利息及交易費損失共計1.19億元。2022年12月30日,湖南省桂陽縣人民法院作出〔2022〕湘1021民初930號《民事判決書》,判決財信證券補足本金及相關利息。財信證券不服判決并于2023年2月1日上訴至湖南省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即便案件被發回重審,桂陽縣人民法院依然維持原判。
2025年1月20日,財信證券收到湖南省桂陽縣人民法院〔2024〕湘1021民初2114號《民事判決書》,被判決賠付客戶1.04億元本息。財信證券表示將在法定期限內再次上訴,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但截至目前,案件后續進展仍未公布。
此外,財信證券在合規經營方面也暴露出明顯不足。2024年,公司接連遭遇兩次行政處罰。2024年7月8日,重慶證監局查明,財信證券重慶新溉大道證券營業部在員工聘任和執業行為管理上存在失職,對員工陳逸的任職考察主體責任履行不嚴格,對員工陳逸、鄧波的執業行為管理不到位。其中,鄧波存在出借證券投資顧問登記編號等違規行為,陳逸存在未注冊登記為證券投資顧問卻開展相關業務、虛構工作經歷等問題,重慶證監局分別對營業部及涉事員工采取了相應的監管措施。
2024年9月24日,吉林證監局又查明,財信證券長春東南湖大路證券營業部在從業人員投資行為管理、賬戶實名制、適當性管理、風險揭示等多個方面履職不力,同樣對該營業部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在IPO進程受阻、面臨諸多問題的內外交困之際,2025年3月1日,財信證券高管層迎來“大換血”。公司新任命兩名“85后”高管,1989年出生的徐璐出任副總裁,1988年出生的楊可名擔任副總裁及董事會秘書。與此同時,有3名高管離任,李儉因工作調整不再擔任副總裁、董事會秘書,但繼續擔任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龍海彧因工作調整卸任副總裁;王瓊因個人原因不再擔任副總裁,后兩人均未轉任公司其他崗位。
此次高管層的變動,也為財信證券未來的發展走向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其能否順利推進IPO進程并實現穩健發展,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02
會計所風波,券商上市收緊
2024 年 8 月,證監會查明天職國際在奇信股份 2015-2019 年年報審計中存在未勤勉盡責和偽造、篡改、毀損審計工作底稿行為,被暫停證券服務業務 6 個月并罰沒 2707 萬元169。天職國際的違規行為直接導致財信證券 IPO 第二次中止審核,暴露出其在審計機構選聘時對合規風險的評估不足。
天職國際被處罰后,其擔任審計機構的 近百家上交所 IPO 項目、近百家深交所項目及超30家北交所項目均被中止審核超百家,財信證券作為其中之一,不僅面臨審核延遲,還可能因關聯風險引發市場對其財務真實性的質疑。
而審計所風波某種程度上導致財信證券上市進度被拉長,這一拉長讓其否能夠堅持到底并最終取得成功,成為了未知數。
當前的IPO政策主要傾向于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促進新興生產力企業的上市,甚至包括對那些尚未盈利但具備潛力的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財信證券作為一家地方性小型券商,并非發審部門特別關注的重點。
2024年“315新政”及新“國九條”實施后,IPO審核標準大幅提高,券商投行業務面臨更嚴格審查。例如,五礦證券2024年IPO保薦項目撤否率高達80%,且因內控缺陷被證監會處罰。深交所2025年一季度僅受理1家IPO申請,審核通過率持續低迷。
2025年一季度上市券商中,超40家券商被監管處罰,中小券商成為重災區。典型案例如五礦證券因“收入確認和采購管理內部控制”問題被深交所現場督導,導致保薦項目終止。
此外,監管層積極倡導券商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規模擴張,行業整合浪潮迭起(如海通證券與國泰君安的并購傳聞),進一步擠壓了中小券商獨立發展的空間。
因此,盡管財信證券憑借區域優勢和特色業務實現了業績增長,并成功重啟了IPO審核,但其上市之路依然布滿荊棘。在強監管與行業深度整合的變局中,財信證券能否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挑戰,深刻反映了地方性小券商在夾縫中求生。
作者丨征探君
來源丨征探財經(ID:teccj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